八百六十四 聰明的滿寵-《東漢末年梟雄志》
第(2/3)頁
有官員拿出了糜氏和曹氏的例子,說糜氏和曹氏的例子就該用上,商人走南闖北獲利頗豐卻不交稅,長此以往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是要出事的!
支持的大部分都是家中不從事商業的出身,反對的則大部分都是家中或者親屬家庭有利益相關的,大家的屁股坐在不一樣的地方,討論問題的方法自然不同。
慷他人之慨這種事情做起來自然愉快,更別說是打著國家大義的旗號。
那有切身利益相關的自然會覺得肉痛,反對也就是自然而然的。
從延德元年十月開始,這樣的爭論已經廣泛存在了,不過作為皇帝的郭鵬沒有正面回應過這件事情,對此,一些心腹大臣都清楚是什么原因。
作為心腹親信,滿寵知道,這件事情本質上等于是皇帝和豪強大戶之間進行的一次妥協。
他修路方便了這些家伙賺錢,但是不加稅,于是當他要推行鹽鐵專營的時候,腦袋清醒的豪強大戶們的反對力度也比較弱小,基本上等于做做樣子。
這固然是因為郭鵬的權勢大威望高,但是也有這方面的因素。
保護了他們的一部分利益,所以在皇帝剝奪他們另一部分利益的時候,他們才沒有跳著腳起來反對。
做一個交換,也免得皇帝直接對他們開刀,使得天下尚未一統的時候內部不穩。
皇帝真的就不想對那些富的流油的大商戶下手嗎?
無非是他們背后也有各自的靠山,追根溯源,還是能追究到皇帝面前的官員群體之中,征稅與否,不在商戶,而在朝堂。
其實滿寵也知道郭某人做事情都是有深遠規劃的,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平白無故拍腦瓜想出來的,一定是有其用意。
曾經大家都不明白皇帝那么執著于修路的原因是為什么,難道僅僅只是為了方便戰爭進行嗎?
后來才意識到,在民生和商業方面,這些路實在是太重要了,而且在新政策的推行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因為這些路的存在便利了商業,使得商業蓬勃發展,而皇帝不加稅,于是當皇帝推行鹽鐵官營的時候,反對的聲音也弱了許多。
皇帝沒有用自己無上的威望一力打壓,而是進行了一定意義上的妥協,在統一戰爭進行的時候,最大限度的維護了內部的團結,使得郭魏政權可以一致對外,而不至于內部分裂。
大魏帝國的開國皇帝怎么可能是一個簡單角色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