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三十三 董昭,你瞎嗎?-《東漢末年梟雄志》
第(2/3)頁
而且更關鍵的是,軍隊不是靠一個軍事人才就能支撐起來的,軍隊是一個大組織,靠著千千萬萬的基層軍官和更加龐大數量的士兵組織起來。
絕世猛將固然重要,但是一個絕世猛將就能帶起一支軍隊嗎?
戚繼光足夠勇猛,在抗倭戰場上屢屢帶頭沖鋒,戰功赫赫。
但是非常滑稽的是,他最早帶領的軍隊在他帶頭沖鋒攻擊倭寇的時候居然拋棄了他掉頭逃跑,差點讓戚繼光一個人去送人頭了。
大將帶頭沖鋒,士兵全部往后跑。
何等滑稽?
一支徹底腐爛的軍隊,縱使孫武再世也帶不起來。
平時訓練看不出來,一上了戰場就原形畢露。
戚繼光痛定思痛,總結出了一套選兵練兵法,意識到選兵也是極其重要的,所以才有了戚繼光去義烏募兵建立后來名震天下的戚家軍的故事。
絕世猛將固然重要,但是源源不斷的數量龐大的擁有合格軍事素養的基層軍官更加重要。
不需要多么驚才絕艷,只要有專業素養,且堅決聽命令,那就夠了。
這是郭某人建立軍校的初衷。
不過他的思想并沒有太多的人能理解。
他有這樣的見識,其他人沒有。
很少有人會提前想到未來可能發生的危機。
所以對于軍事人才的可持續發展,他們并不看好,認為軍隊里有那么一兩個將門就可以了,他們自己小打小鬧就可以了。
要建立軍事院校?
開什么玩笑!
反對的意見頓時就爆發出來了。
很多人都反對建立講武堂,說什么這樣做是禍亂之道,軍隊不能這樣搞,應該要強化掌控之類的。
但是很顯然,皇帝沒打算和任何人商量,直接下令朝廷開始籌辦。
一些臣子懷有各種各樣的憂慮之心,上表給郭鵬,向郭鵬進諫,試圖阻止這樣的情況發生。
兵部尚書董昭帶頭上表進諫。
“陛下東征西伐,所向無敵,四海之地,盡入陛下之手,此時正應該稍偃武事,增修文德,這個時候建立講武堂,教軍伍中人戰斗之術,并不是太平盛世之兆。
且諸軍皆百戰余生,豈有不明戰陣之術者?讓一些參謀書生傳授他們兵法,天下之大難道有這樣的道理嗎?這樣的事情恐怕對于國家是沒有益處的,臣請陛下三思,請陛下憐惜民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