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四十 張飛渴望戰爭-《東漢末年梟雄志》
第(3/3)頁
其中二百七十七名是底層士兵,剩下的四十名是基層軍官。
每人都有足夠的人頭斬獲,足夠的戰功,還有足夠的識字數,也有足夠的忠誠度,非常適合進入首陽山講武堂進行新一輪的進修。
學習行軍的指揮,安營扎寨的技術,天氣的判斷,地理位置的利用,攻堅戰原理,野戰原理,防守反擊的打法,偷襲的打法。
等等等等一系列已經總結出來的軍事技巧會在首陽山講武堂內傳授給這五百名前途遠大的未來之星。
他們將成為魏軍持續保持強大戰斗力的不可或缺的推動力。
并且首陽山講武堂還會源源不斷的輸送這樣優秀的基層指揮官進入軍隊,從根源上保持魏軍的強大戰斗力。
開辦一所軍校需要籌備的事情實在是很多,不是拍拍腦袋瓜子就能完成的。
郭某人為此召集了很多人力物力進行籌建,不過還是在教學方式這一環節上出現了問題。
這一次提出問題的不是崔琰這幫人了,而是財政部和工部一起提出來的。
他們都是郭鵬的自己人,目的也不是阻止,而是考慮到了成本的提升。
他們說太學擴大規模招生和越發擴張人數的官僚機構造成了竹簡、絹帛消耗量的極大提升,這給財政帶來了很大的負擔。
眼下書寫的主力是竹簡,附帶以少量的帛書和紙張,朝廷每日耗費竹簡的數量一日超過一日,財政支出量也越發龐大。
現在又要增加一所軍校,意味著又要增加很多竹簡,這對于朝廷財政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的確,這個問題提出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郭某人一直都在故意忽視這樣的事情。
因為他對官員的要求非常高,要求記錄在案的東西非常多,魏帝國政府使用的竹簡、紙張和帛的數量遠遠超過東漢政府所需要的。
這是一筆很大的財政支出。
就像之前那場論才大典,一千多人的考試,消耗了大量的竹簡,成本高昂,事后被很多官員議論,說這樣的方式實在過于昂貴,不能成為常態,否則政府根本支撐不起這樣的消耗。
這是實話。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