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按照郭某人的判斷,依靠著漢帝國在西域用幾百年時間打下的基礎,只要交通問題得以改善,他就可以用相對較小的代價完全掌握西域。 然后設立郡縣予以統治,由此將絲綢之路徹底掌控在手。 和安息帝國貴霜帝國還有羅馬帝國貿易的利潤,郭某人要親自獲得。 自古以來也要坐實了,不給落人口實,免得給后人添麻煩。 安息和貴霜這兩國就算了吧,他的有生之年是不想和這兩國產生什么糾紛的。 距離帝國核心太遠,成熟通暢的道路修建完成之前,帝國極壁的范圍擴張之前,和中亞兩強搞對抗是不現實的。 只要能合作賺錢,讓他們做中間商也無所謂,干掉他們所收獲的比起一起做生意所收獲的說不定要少很多,還要額外付出很多去經營去管理。 隔著大片的荒漠和帕米爾高原,在這個時代想去真正的管理中亞地區,對于郭某人來說就是超人級別的難度了,根本就是不現實的。 所以打從一開始郭某人就沒有擴張到中亞的打算。 但是西域這幫小不點們真的需要收拾掉,這部分距離利潤郭某人想要獨吞,絕對不愿意和西域小國們分擔。 西域諸國是不會了解到這位魏天子是如此的居心不良。 接納它們不過是為了完全徹底的了解和掌握他們國家內部的情報,了解他們的戰備力量和儲備力量,以求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完成一波流推倒。 他們永遠也不會知道。 他們只會知道魏國真的很強,很富庶,是值得他們追隨的爸爸國。 這一點,從他們離開涼州進入關中之后就發現了。 魏帝國在涼州的建設是滯后于關中尤其是長安一帶的,長安作為雍州首府、魏帝國的“西京”和西北地區戰略總后勤基地所在地,得到了郭某人的特別關注。 長安城建設起來的時候,是完全對標新洛陽的。 長安城的各項建筑指標只比新洛陽城要稍微落后一個檔次,同等級的城池在魏國國內也相當有限。 除了長安之外,只有鄴城和臨淄擁有和長安一樣的建筑待遇,其他各州首府都要稍微次之。 所以長安是這個時代數一數二的巨城。 長安城內的人口已經超過了四十萬,魏帝國遷移到關西一帶開墾荒地恢復建設的人口主要就是以長安為中心鋪散開來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