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三千將士的家眷,起碼也是同等的三千人,提供三千人的部分生活用品已經很艱難,再來三千,恐怕也是個問題。 于是郭某人找來了董昭和棗祗,讓董昭和棗祗一起和他商量如何解決曹休提出的問題。 董昭認為這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 “三千多人不算太大的數目,但是要把這三千多人送到遠離涼州的西域,還要保障他們的生活,那就比較困難了,陛下,眼下我們供給給西域駐軍的給養已經承擔了很大壓力,要是再多,恐怕力有不逮。” 棗祗統計了一下西域駐軍的家眷人口數量,也給出了不太支持的態度。 “陛下,各地駐軍終有輪換之日,暫且忍耐,也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一旦出了事情,也有回轉的余地,不至于瞻前顧后。” 棗祗從很現實的角度考慮郭魏帝國萬一從西域退出之后的情況。 前漢三通三絕西域,每一次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棗祗從這一點出發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顯然不曾了解到郭某人對西域的占有欲。 既然來了,就沒打算走。 “駐軍輪換是有時間區別的,按照西域五城駐軍的距離,起碼是三年才有一輪換,三年不見家人,那會是什么狀態?你們想想,設身處地的想想。” 郭某人看向了棗祗和董昭。 兩人默然無語。 的確,這是個問題。 魏軍的輪換制度不是一刀切,而是有分不同情況的措施。 原則上是駐軍當地的時間不算軍隊前往當地所需要的時間,而是以抵達當地的時間為準。 然后在具體細則上,各地駐軍輪換駐防的時間安排是有所不同的。 距離洛陽越近,交通越便利的地方,駐軍輪換速度就比較快,基本上是一年為期。 而距離越遠,交通越不便利,則輪換頻率就低,一年半,一年八個月,兩年,兩年三個月,等等等等,并不統一,但是最高不超過三年。 按照西域這個遠隔程度,不算往返當地的時間,那輪換時間必然是三年一次,這一批駐軍士兵至少要三年才能回到內地和家人團聚。 而這三年期間,他們必須要在人生地不熟的西域開拓自己的生存空間,努力適應當地的生活,還沒有人陪伴,一肚子火不知道何處泄。 這是一定會出問題的。 營妓這種存在雖然不得不默認,郭某人也會維持一定的規模,但是根本上解決這種問題還是要靠提高士兵待遇,并且努力幫助士兵組建家庭。 這樣又能解決問題還能提高生育率增加人口,怎么看都比營妓要好得多。 所以郭某人否定了棗祗和董昭從經濟層面看問題的方式。 “三千士兵駐軍西域,對于我絲綢商路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他們的存在會給魏國商旅帶來很大的幫助,而絲綢商路未來又能帶動多少商業稅收,我也不想多說,你們看呢?” 郭某人打量了一下棗祗和董昭。 棗祗和董昭互相看了看。 “那,不如調撥一些營妓前往,或者讓西域諸國出點力氣,安排一些女人,大不了我們付些錢給他們,也就解決了。” 棗祗給出了新的建議。 郭鵬還是搖了搖頭。 “不管是調派營妓,還是要求西域諸國提供,都要派更多醫者跟隨,防范可能會發生的惡瘡,這很危險,數年之前軍中曾發生過數起惡瘡的事情,你們不會不記得吧?” 棗祗低下頭不說話了。 數年前,魏公國尚未建立的時候,軍中因為衛生措施不到位,幾大營相繼爆發了花柳病病情,前后約有六百多名士兵患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