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郭某人覺得能在延德十年之前完成這條從揚州到洛陽的運河,就差不多了,就算是一場巨大的勝利了。 在此基礎之上,田豐又提出了要溝通南北到河北的地步,把河北也要溝通上。 他的心思,郭某人一看就看明白了,但是那不是郭某人最在意的,郭某人最在意的,是這樣做有沒有好處。 隋朝是這樣做了,目的是為了收拾高句驪。 楊廣為了收拾高句驪,意識到陸路運糧的困難,為了提高運力,提前儲備糧食到薊縣作為大軍的總后勤基地,所以修繕了從洛陽到薊縣的這條運河,溝通了南北。 由此,楊廣才有底氣搞出百萬軍隊討伐高句驪,試圖一鼓作氣將高句驪干掉。 楊廣有軍事目的,而郭某人卻并沒有太強的軍事需求。 高句驪已經沒了,高句驪王室和整個統治階層已經被于禁趕盡殺絕一個不留了,些許的文化已經被徹底摧毀,留下來的都是黎民百姓了。 以后也不會出現高句驪了。 平州已經建立起來了,禍患已經被掃清了。 外興安嶺地區的其他漁獵民族根本不可能和魏帝國的勢力抗衡,他們將在未來郭某人的開拓計劃里被掃平。 至于田豐所說的征伐鮮卑,這勉強算個理由。 郭某人未來計劃集合十五萬以上的騎兵兵力,由他自己親自率領,直插漠北,將鮮卑團滅,將能看到能找到的游牧勢力全部摧毀,然后正式開始建設魏帝國的大漠畜牧經濟區。 為此,郭某人已經在冀州修繕了數量極多的糧倉,儲備了相當多的糧食,并且大肆制造儲備腌肉,為的就是那一天。 那么大量的糧食如果還不夠用的話,這仗要不要繼續打下去就很難說了,郭某人也不是不懂數學。 而且出塞作戰的意思當然是要離開冀州,又不是把大運河直接修到草原上去。 這根本不是為了未來的北伐鮮卑,就是為了他自己的政治目的。 但是郭某人還是動心了。 修繕大運河最大的理由,對郭某人來說并不是為了北伐鮮卑,也不是為了進一步掌控遼東,而是為了后世之君和后來的子民們。 自己可以提前做好大量的準備,修繕糧倉儲備糧食,為了未來平穩度過最初的小冰河期打下基礎。 那個時候自己說不定還能活著,帶領子民們度過最初的危機并不難。 但是這一波小冰河不是自己能活著看完的。 自己是會死掉的,或早或晚,都會死,不可能活著度過這一段小冰河期。 要是能活著,自己就不是人了,要么是神要么是鬼。 畢竟郭某人也不可能找到生死草那種詭異的東西。 自己能保證帶領子民們度過最初的危機,后面的危機就需要后世之君了。 他們到底行不行,能不能辦到,會不會讓冀州百姓挨餓受凍? 他們還能不能穩妥的掌控屯田村莊,穩妥的儲備戰略儲備糧,穩妥的讓黎民百姓度過危機? 郭某人在北方的安排和經營到底會不會因為他們的胡搞亂搞而徹底破產? 這是郭某人不敢確定的。 要是真的到了那個地步,沒有強大的運力的情況下,必然造成冀州百姓大規模南下逃難的現象。 會死多少人就真的不好說了。 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給后人,不能過于期待后人主觀能動性。 有些事情前人做不好,也不能責怪后人做不好,更不能認定后人一定比前人要強,就心安理得的甩鍋給后人。 魏帝國從建立起來的那一天起,或者說從郭某人死了以后,大抵上就是在走下坡路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