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打生打死也罷,劫掠婦女兒童也罷,放火屠殺也好,毫無負罪感。 從不同地區征發軍隊去打另一地區的叛軍,打完了就地燒殺搶掠,然后遣散回家,一氣呵成。 拿漢羌之戰來說,對那個時期的高層精英來說,漢羌之別當然比較明顯。 但是對底層人民來說,漢羌之戰和不同的兩個郡之間的內戰并無太大的區別,結果是一樣的。 戰爭結束之后,該燒殺搶掠還是燒殺搶掠,不會因為你是漢人或者你是羌人就遭遇到不同的對待。 這樣的情況在郭鵬逐步掃平天下的過程之中發生了改變。 郭鵬建立軍隊之初就對軍隊進行嚴格的紀律約束,把軍法的地位提拔到無限高。 對軍人來說,軍法就是一切,處置他們的不是高級軍官,而是軍法,以及軍法的解釋和執行者們。 高級軍官反而沒有在非戰時懲罰士兵的權力。 高級軍官只有在戰時因為獲得全部的領導權而可以對不服從命令的下屬進行懲罰。 魏軍新兵入伍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軍事訓練,而是軍法學習,而為了更好的學習軍法,識字又是必須的。 所以魏軍士兵普遍認字很多,而他們最先認識的兩個字,就是國家這兩個字。 通過軍法官執教的過程之中,給士兵灌輸了國家的概念,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國,什么是家,什么是自己人,什么是敵人。 大家都是國人,都是自己人,不應該以家鄉不同區分敵我。 不論生在哪個州,哪個郡,哪個縣,說漢話認漢字的,都是咱們自己人,都是國人。 既然都是國人,那么就要又不同的對待,打擊被敵人統治的國人的時候,要收斂,要約束自己,不準隨意燒殺搶掠,不準欺負弱小,欺凌婦女、兒童和老人。 因為都是國人,魏軍士兵當兵前也都是國人,來自于國人,自然不能欺凌國人,你欺負人家的家人,人家就不會欺凌你的家人嗎? 國就是家,家就是國,家國一體,誰也不應該欺負誰,誰也不應該歧視誰。 所以不能燒殺搶掠,做了就是窩里斗,就是錯,就是天大的罪過,要被懲罰。 把這樣的認知和軍法綁定在一起,通過軍法的嚴格執行和不講情面,郭鵬讓魏軍這個群體成為了整個國人群體里最先具備國人視野的一群人。 魏軍群體是最先用國人角度看待整體國人的人。 所以越到后來,魏軍的行軍征戰就越注意軍紀,越注意區分戰斗人員和普通黎庶。 不說全部吧,至少這個比例正在不斷提高,而且整支軍隊的精神面貌也產生了些許的不同。 如此,在行軍征戰的途中,魏軍也比較容易得到占領地民眾的歡心和承認。 到郭鵬登基稱帝取代漢帝國建立魏帝國之后,戰爭目標逐漸從國內轉移到國外,國人概念進一步在魏軍群體之中鞏固確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