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眼下,魏帝國已經完全做好了開干的準備。 放血放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敵人已經虛弱到了一定程度,而己方的準備也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抄起家伙上去決戰了。 持續性的放血雖然很有必要,但是只放血不抄刀子上去捅下最后一刀也不行。 現在已經是最后的收獲季節了,是長達六七年的準備之后,最后的收獲季節。 為了貫徹郭鵬的大戰略,郭嘉也從首陽山講武堂內回到了參謀臺,與戲忠一起主持了一場一百多名參謀官一起參加的聯席大會,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 對魏軍如何分兵合擊,如何包圍且殲滅鮮卑有生力量,如何不給鮮卑北逃或者西逃的機會之類的。 他們拿出了當年漢武帝發動漠北決戰的戰略舊例以為佐證,論證他們的戰略方向是如何的正確。 說當年漢武帝是如何三路合擊匈奴,打贏漠北決戰的。 而當年漢軍對于草原道路上還有些不熟的地方,但是現在,魏人通過長期行商,已經基本上摸清楚了草原上的道路,以及如何抵達目的地,絕對不會出現當年那種迷路失期的情況。 進軍路線是可以確定的,是不會出現錯漏的。 就目前的情報來看,漠北鮮卑已然分為兩部勢力,一部屬于扶羅韓,一部屬于素利。 他們都是當年郭鵬北伐彈汗山鮮卑王庭之戰的幸存者。 那場大戰郭鵬干掉了鮮卑主要的領袖柯比能和步度根等人,消滅了不少鮮卑的領導人,重創了漠南鮮卑。 但是因為郭鵬沒有想著過于擴大戰果,也不具備擴大戰果的實力和儲備,所以才給了他們及時北逃的機會。 所以當時郭鵬也很無奈,沒辦法繼續征伐。 扶羅韓和素利各自掌握著漠北鮮卑的勢力,兩人旗鼓相當,彼此之間很不和平,經常有爭斗。 原先逃到漠北去的鮮卑部落有很多,扶羅韓和素利依靠本身的優勢不斷的兼并他們,擴張自己,到最后就剩下彼此雙方還在對峙。 因為魏帝國的強勢,他們不敢南下劫掠,于是只能互相攻伐,奪取對方的生存物資給自己用。 但是因為旗鼓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互相爭斗之中,也能維持一種微妙的平衡。 根據情報顯示,扶羅韓掌握控弦騎士五萬余眾,素利掌握控弦騎士四萬余眾,本身勢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歷年來互相征伐相互吞并所得。 所以現在的鮮卑人口數量約在五十萬左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