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衛軍人數眾多,主要分四個大營駐扎。 大體方位分別在洛陽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有各自負責的防區和任務,趙云所在的是總大營,擁有最大的練兵場,往往負責訓練新兵。 魏軍軍制沒有改變,營兵和地方守備兵的身份并不固定,隨時轉換,衛軍也屬于營兵一類。 所以誰都可能做營兵駐守中央變成衛軍的一員,也會成為守備兵駐守地方和邊疆,成為邊兵。 所以魏軍的各大營每年都有征召新兵的額度,衛軍大營當然也有征召新兵的額度。 經常有新兵進入衛軍大營,就是在趙云眼皮子底下進行新兵訓練,然后編入衛軍的序列之中。 此番北伐,對于騎兵的要求特別高,騎兵數量也被要求的特別多。 魏軍三大軍馬場將提供大量戰馬進入京畿地區的軍事大營里供魏軍訓練騎兵,掌握騎術,全面提高衛軍的騎兵比例。 郭鵬的計劃是在正式出征之前,爭取讓軍隊達到西北兵團的程度,事先全面或者至少百分之八十額度的騾馬機動化。 到時候大軍出征,在并州和幽州集結的時候,就會成為騾馬的海洋。 無論是機動性還是持久力都會遠超鮮卑人的想象。 魏軍將以前所未有的態勢,以碾壓級別的力量將鮮卑人一鼓作氣的碾碎。 而且這一回,利用雙方的信息差,郭鵬也打算投入一定數量的重騎兵,以重騎兵應對鮮卑人的弓騎兵,想必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打擊模式。 正面摧垮鮮卑人的騎兵群落,然后實現大迂回包抄,將鮮卑人的騎兵一網打盡。 魏軍完全控制整個中原之后,重騎兵只有少數幾次出場機會。 雖然每一次出場機會的確都給魏軍帶來了勝利,可是重騎兵并不適合在江南密集的水網和破碎的平原上奔馳。 所以重騎兵至今為止也就被郭鵬穩定在了一千人的額度,依然交給魏延統領,駐守在洛陽的大營附近。 雖然額度只有一千人,但是接受了重騎兵訓練的人數可不止這個數。 但凡是身高體重達到要求的士兵都在重騎兵大營接受了重騎兵的訓練和選拔。 成功通過的人確實不多。 但是只要通過了,就算重騎營的士兵額度已經滿了,也會被記錄在案,成為重騎營的一份子,住在重騎營的營地里,享受重騎營在編士兵的待遇,成為最受人羨慕的精銳。 這樣的人,從立國以來至今,還沒超過三千人,目前的人數是兩千九百六十三人,距離三千這個數目還有三十七人才能達到。 多年下來,不斷精中選精進行選拔測試,數十萬人的魏軍集體,結果合格的重騎士還是沒到三千人。 一者可以證明魏帝國人口身體素質不高,人均極端缺乏蛋白質飲食,哪怕是軍隊也是一樣。 二者可以證明重騎營的選拔要求之高,參加水準之極限,非精銳中的精銳不能進入,不能享受超高標準的待遇。 重騎兵的要求當然很高。 穿著沉重的鐵甲,騎著高頭大馬,手持狼牙棒,和戰友們一起奔馳在戰場上,將對面的敵人沖垮,踩碎,狠狠地撕裂他們,為后續主力圍殲敵軍創造最好的機遇。 這就是強大的重騎兵。 這就是重騎兵的戰略意義。 對人,對馬,對擁有它的帝國來說,要求都非常之高。 郭鵬來到重騎兵大營視察魏延的重騎兵訓練之時,魏延正在指導一群大約三百個士兵接受重騎兵訓練。 那群士兵個個人高馬大身體強壯,一看就是各營選出來的絕對精銳。 因為魏軍整體的輪換駐防制度,任何一個地方駐守的士兵都可能來到中央成為衛軍,然后接受魏延的選拔。 每營也都會選拔最精銳最強壯的戰士前往重騎營接受選拔。 數年下來,重騎營狠厲的選拔模式傳遍全軍,全軍士兵都以接受選拔為榮,成功通過選拔進入重騎營的則是強者中的強者,可以吹一輩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