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郭鵬問出的問題讓夏侯惇愣了一下。 細細想想,夏侯惇感覺這話說的沒錯。 開墾荒地用來種糧食也不是今天開墾明天就能收獲的,也要經歷一個很長的時間過程,短則一年,長則兩三年。 平整土地,挖溝渠,做好排水工作,除草,伐木,建立定居點之類的,一套流程下來,種糧食之前就要花好多錢在養人上。 開墾荒地期間的糧食總要給那些人準備好,不能讓人餓著肚子開墾荒地不是? 這也是錢,支出還很大,江南三州的荒地開墾行動上的費用支出在魏帝國的財政支出中是絕對的大頭。 郭鵬每年為此花費的錢絕對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為此,還不斷有朝臣提議皇帝可以稍微放緩一下行動效率,不要鋪開的那么大,稍微縮小一些,也能省下一筆很大的錢財。 國庫就能稍微充盈一點兒了。 但是每每被郭鵬拒絕,郭鵬嚴令江南三州墾荒行動照舊,不準停歇,屢屢斥責那些官員沒有長遠眼光,只看得到眼前的收益,看不到長遠的收益。 肉食者鄙! 夏侯惇倒是這一政策的支持者,因為郭鵬不僅在江南三州墾荒,邊境各州也在墾荒,他也是負責人之一。 兩種情況對比一下,夏侯惇發現二者并沒有什么不同。 “我想要草原來畜牧,也是因為在中原耕地上進行畜牧的話實在是太不值得了,沒有那么多牧草的情況下,養一匹馬花費的口糧能養三十到五十人,怎么算怎么不劃算。 有了草原就不同了,耗費降低,不僅能養馬,還能養很多的羊和牛,除卻運輸之外,還能增加大量的肉食,到時候供給給中原州郡的話,能極大提高我魏子民吃肉的數量啊。” 郭鵬笑了笑,開口道:“只吃糧食,不僅很難吃飽,身體也很難強壯,若要身體強壯,非要吃肉不可,你看看咱們軍隊里那些精銳,哪一個不是吃肉吃出來的? 之前做莊稼漢的時候個個面黃肌瘦,到了軍隊里伙食改善了,一個個的身上疙瘩肉都出來了,那都是吃豬肉吃鴨肉吃出來的,而且有了豬肉和鴨肉,軍隊里吃糧食的量不也在降低嗎?” 這一點倒是真的,夏侯惇可以確認。 從各種渠道中得知的消息來看,增加了肉類豆類食品之后,軍隊對于米糧的需求穩步下降,比起當初主要靠吃稠菜粥和麥飯的時代,糧食的消耗量大大降低。 所以之前郭鵬才有底氣拿糧食和遼東玩貿易戰玩垮了遼東,所以郭鵬才能把糧食和魏五銖錢劃等號,用糧食做一般等價物。 主要是多,且穩定,儲藏量也很大,玩得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