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時此刻,洛陽之內全是敵人,沒什么朋友。 洛陽之外可能成為朋友的人們根本還不知道這件事情。 桓氏被孤立成了一座孤島,一座什么事情都辦不到的孤島。 而聚集在桓氏府邸門口的士人們隨著時間的流逝也不斷地離開,不斷地向太學方向前進。 桓氏遲遲不表態,遲遲不能說些什么,這讓他們覺得心里沒底,他們不至于為了向桓氏效忠而放棄自己的前途。 不斷有人過來勸他們去太學,或是友人,或是親眷,告訴他們再不去太學的話,可能就來不及了。 這能行? 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他們漸漸拋棄了桓氏,選擇了前往太學,去做一些他們能接受的事情。 十四家法已經被罷黜了九家,現在就剩下五家,四家還是支持皇帝的,就剩下桓氏一家還能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事實上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搞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么,皇帝公開的圣旨并不能解釋所有人心中的疑惑,支持和反對現在都還只是一種概念。 之所以前往太學,是因為其余四大家族的號召。 之所以在這里留著,也因為之前對太學的不滿,還有因為本身是之前投入桓氏的門生,還有其余那幾家莫名其妙躺贏又莫名其妙失去家學傳承的家族。 一直到晚上,宵禁時分,桓氏都沒有做出什么反應,于是圍在桓氏門外的人們基本上都散盡了。 他們知道桓氏什么都做不了,而除了本身和桓氏聯系緊密、可以得到桓氏私學老師近距離授課的士人之外,大部分也都是掛個名號而已。 私學老師也不可能完全教授每一個學生,學生千千萬,老師就那么多,往往只是掛個名字,就等于在這里接受過教育,是這一家的門生。 就結束了。 綜合來說,就和內門弟子外門弟子還有記名弟子差不多的區別。 所以在哪里讀書不是讀? 也不過是換個地方繼續讀書罷了,就這樣拋棄桓氏也沒什么不可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