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關鍵在于皇帝要收拾的人是自從他登基以來被察舉的所有人。 皇帝登基以來被察舉的人要從延德二年開始算起,至今已有五年。 多年來被察舉的官員里有官運不暢只做到芝麻綠豆一樣的小官的,也有青云直上在中央尚書臺做管的,也有在地方做縣令乃至于郡守的。 牽扯面很大,涉及到的人很廣,這一波絕對是擴大化打擊,很有皇帝陛下的風范。 對此,很多人瞬間就意識到了——意料之中的政治風波又來了。 皇帝陛下掀起的政治風波或許會遲到,但絕對不會缺席。 說起來,皇帝這一次如此惱火,在很多人看來也有點大驚小怪小題大作了。 察舉運行到現在,變成一個地方士族和大豪強瓜分政治利益的工具實在是太正常了,舉不舉你,主要就看你的出身。 出身高度決定了人生高度。 你出身好,自然有的是人為你舉薦給朝廷,你出身不夠,那就要另辟蹊徑,碰運氣,或者搞點騷操作讓人注意。 郭某人當年腳踹許邵和鑿冰捕魚,就是因為在士人群體里的地位太低,是個吊車尾,不得不搞出一點事情增加名聲,好讓自己被人注意到,被人投資。 現在,那些人其實也一樣。 所以郭某人特別理解他們。 可時過境遷,屁股的位置不一樣了,腦袋也就不一樣了,郭某人已經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存在了。 加上他素來雙標,只準自己做這樣的事情,不準他人做這樣的事情,更兼打擊察舉制度的必要性,所以才決定進行爆破。 反正察舉制度的黑點一抓一大把,只要去查,一定能查出來,絕對不會有問題。 為了確保這些事情一定可以完完全全的查出來,一定不會有漏網之魚,郭鵬調動了三司的官員,調動了禮部的官員,調動了內閣官員,還調動了內廷的宦官。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