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二十三 呂凱的權衡-《東漢末年梟雄志》
第(2/3)頁
但是這樣的數量也遠超南中四郡其三,甚至在整個益州乃至整個天下都能排的上號。
所以,永昌郡的社會情況也非常復雜。
漢人是絕對的首腦,但凡是居住在邊疆地區的【大姓】,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漢人大族,是西漢和東漢政府安插在邊陲地區的統治據點。
他們依靠和當地人通婚,與當地土著勢力協作獲取當地的統治權,成為【大姓】,往往對地方擁有極強的經濟控制力和政治影響力,并且因此具備強大的武力。
這是兩漢政府依靠這些地方豪族控制偏遠且交通不便的地方的重要手段。
這樣的手段固然有好處,但是一旦國朝衰弱的時候,這偏遠地方的豪強大帥們就極其容易帶著他們的夷、漢部曲鬧事。
郭某人不喜歡這種手段,所以對付這些人,基本上能肉體消滅就肉體消滅,然后建設鄉村,設立基層政權。
他們為兩漢政府的羈縻統治立下了不朽的功勞,但是現在的時代要求他們退出歷史舞臺。
對于永昌郡,手法自然是一樣的,不會因為永昌郡的郡吏呂凱上表表示臣服就對永昌郡另眼相待。
其實這個呂凱做的還是不錯的,保境自守,抗拒雍闿,鉗制雍闿的后方,還曾多次派人去成都表達自己的臣服之意。
盡管如此,因為永昌郡的地位實在是很重要,而且永昌郡的豐富物產以及人口條件也是郭某人夢寐以求垂涎三尺的。
所以無論如何,他都不能答應永昌郡繼續維持羈縻狀態。
尤其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之下,永昌郡內部居住的各族人實在是太多,若不能進行有效治理,則永昌郡等同于無,對于當地資源垂涎三尺的郭某人也不能接受這個局面。
所以郭鵬告知法正,讓他想個辦法,把永昌郡拿到手里。
法正很清楚,皇帝非常看重永昌郡,皇帝對永昌郡的要求是徹底的占有并且有效的治理,永昌郡的一應人等都將成為皇帝陛下治下的在籍民戶。
于是法正想了想,在樂進攻占了滇池縣、夷滅雍闿全族以及一應社會上層之后,他就開始著手寫信給呂凱。
【雍闿者,井蛙也,不可語海,以區區南中三郡,抗衡我魏百萬之師,何其狂妄也,天子一怒,興兵十萬,雍闿一朝兵敗,全軍覆沒,身死族滅,淪為笑談,豈不為夜郎自大之故事?
呂君深明大義,忠心體國,數度遣使往成都,訴說忠義,使君滿寵上表天子,天子聞之,亦贊許呂君之忠義,今愿以洛陽官職酬呂君之忠義,望呂君舉族回歸中原,豈不為美談?】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