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能在這里開個會,露個臉,把就等于是國家的重要人物了。 某些小官偶爾也會這樣給自己臉上貼金。 但是事實上,大家都知道,進入奉天殿并不算牛逼,能進到奉天殿偏殿的皇帝書房內和皇帝面對面單對單聊天辦事,那才是真大佬。 不過只要能見到皇帝的面,那就夠了,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見過皇帝長什么樣,聲音是什么樣的也沒有聽過。 而今日,這六名舉士就有這個機會了。 對于大部分朝官來說,這也是值得羨慕嫉妒的——因為大部分朝官也沒有近距離接觸過皇帝,不知道皇帝長什么樣,更遑論與皇帝說話。 這科舉前三甲能和皇帝近距離接觸、交談,或許還能得到皇帝的勉勵,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何等的令人羨慕啊。 儀式很快便開始,一名禮官宣讀皇帝詔書,宣布今天的典禮的具體流程。 接著,又是一名禮官從奉天殿大殿內走出,宣讀皇帝詔書,詔書內容是皇帝對舉士們的勉勵。 一陣奏樂敲鼓之后,一大群內廷宦官端著魏國低級官員的服裝緩緩入場,一人對一人,將一千二百名舉士全部覆蓋。 他們將在這里脫下平民學子的服飾,換上官服,意味著從此以后成為國家正式承認的官員,不再是平民。 大部分舉士都開始激動的當眾換衣,而文武雙舉的前三名共六人則在大太監蘇遠的親自帶領之下向奉天殿殿內挺進。 馬謖,曹植,蔣琬。 徐繆,張雄,劉珊。 三名黎庶出身,一人寒門出身,兩人士族出身。 郭某人其實并不滿意。 武舉考試本身就更注重技術性和專業性,在郭鵬的偏袒下,沒有接受過講武堂教育的士人子弟能考過講武堂出身的黎庶子弟們才是咄咄怪事。 同時,覆蓋面也不廣。 文舉則更多意義上面向全國平民百姓,也面向黎庶。 但是黎庶群體卻因為傳統劣勢而不能考取更高的名次,最高一位天縱之才也才考了五十八名。 可見黎庶群體在文舉范圍內的極大劣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