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是郭某人一聲令下,官員團隊在延德八年十月的時候開始西進,逐步向西域地區散布開來,然后又派遣使者前往青藏高原,尋找象雄國政府,與之確立藩屬國和宗主國的關系。 與此同時,郭鵬在朝中宣布了未來西域治理的規劃。 山北地區設北庭都護府,山南地區設安南都護府,兩個都護府均為兩千石職位。 都護為文職,位同太守。 另設兩個都護府指揮使,統領北庭駐軍和安南駐軍,專管非戰時的軍事任務,職階和都護相當,互不統屬。 都護府指揮使統兵,需要聽從中央參謀部的命令而不是都護的命令,否則都護就是節度使了。 這種事情郭某人可不會接受。 又因為大宛的特殊處境和特殊意義,遂專在大宛設鎮西都護府,設鎮西都護和鎮西都護府指揮使,同樣為兩千石,一應設置和安南、北庭兩大都護府一樣。 于是,西域地區的三個都護府就此設立。 之后,便是三個都護和三個都護府指揮使的人選。 西域之地對于魏國來說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若是不能很好的掌控住,他那么多年的計劃就泡了湯。 作為重要的開源之所,西域之地和絲綢之路是中原政權走出內卷的象征之一,這條路不能斷,對外貿易不能斷,西域南北大道必須要一直掌控在手。 如此,才能有源源不斷的錢財來到中國,被皇帝掌握。 皇帝手上有錢才能推動大工程大項目大討伐大計劃,皇帝手里要是沒錢,那就要出問題了。 皇商大隊,還有絲綢之路,是郭某人留給郭瑾的重要治國權柄之一。 掌握了這條商路,說話才硬氣,才能不斷的把魏國精英們的視線往外轉移,讓他們不要總是盯著自己手上的一畝三分地。 而是走出去。 最好借著這個機會和羅馬帝國搭上關系,羅馬帝國的購買力那是相當強悍,而且對絲綢這類中國產品有著超乎尋常的執著,上上下下對絲綢追捧不已。 和羅馬帝國搭上關系,基本上在這個時代就是開眼看世界了。 知道遠隔萬里的地方還有一個疆域廣大實力強勁的帝國,有著廣闊的市場,可以作為為帝國傾銷產品的最佳去處。 貴霜和安息都難以替代羅馬帝國的超強購買力。 到時候指不定還會發生魏軍和羅馬軍團聯手打通商路的事情發生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