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只是他們說不上來哪里不一般。 之后,郭鵬從內閣里選擇了徐庶、石韜兩人。 讓他們一邊掛著內閣的職位,一邊進入南書房當值,協助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為龐統和諸葛瑾分擔職責。 徐庶和石韜與諸葛亮是同時進入郭魏政權的老資格人士,內閣草創時代就在內閣任職,至今超過十年,兩人已經各自成為群輔之一,身兼重要的職責。 徐庶和石韜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皇帝要求來到南書房當值。 四人互相協商,總要保證每天有兩個人在南書房陪伴皇帝一起處理政務。 到延德九年的十一月份,郭鵬又從內閣、九部、參謀臺等多個部門抽調了合計十一名資歷不等的官員,有高官,也有剛剛成為官員不久的小官兒。 唯一相同的是,這些官員都是身家清白沒有背過處分,在歷次政治風暴里都全身而退。 只有這樣的官員才能得到進入南書房當值的機會,陪伴皇帝處置政務。 他們都有一個南書房侍讀的名頭,但是具體的身份依然不變,還是在原先的部門內工作、升職,只是輪到去南書房當值的那一天,不在官署里上班,僅此而已。 硬是要說有什么不一樣,那就是和皇帝見面的機會多了,總是能和皇帝相處,感受到皇帝的存在,也讓皇帝感受到他們的存在。 隨著時間的緩緩流逝,南書房這個名字在洛陽官場開始緩緩流傳起來,很多人都聽過南書房這三個字,但是并不知道南書房意味著什么,代表著什么。 但是羨慕是肯定的,因為南書房侍讀可以近距離接觸皇帝,基本上每兩三天就能和皇帝見面、相處,聊天,讀書,或者討論政務。 亦或者,代表皇帝去內閣,去九部,傳達皇帝的命令。 而皇帝也有些時候讓他們代替自己起草詔書,然后直接送到辦事部門去了。 高官顯貴們很快也注意到了南書房的存在,注意到了南書房侍讀這個群體的存在。 這個部門沒有固定駐地,沒有建制,沒有官署,只是一個皇帝的書房,皇帝在這里工作讀書,讓人陪同,就那么簡單。 盡管如此,因為這群人距離皇帝很近,為人所關注、羨慕,并且通過各種渠道打聽進入南書房成為侍讀的條件與可能性。 所有人中,只有曹操和王粲兩個人覺得情況有點不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