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需求量-《交鋒》
第(1/3)頁
快下班的時候,朱慕云接到了艾登的電話。他告訴朱慕云,上海豐公司回了電話,縫紉機的價格,一臺三百五十法幣,五臺以上,三百一十五法幣。
“艾登,從上海發貨到古星,需要多長時間?”朱慕云問,具體的訂貨量,他得咨詢鄧湘濤之后才知道。
“縫紉機比汽車方便,可以用火車運輸,應該十天左右就可以了吧。”艾登說,汽車是大件,用火車運輸的話,裝卸是個麻煩。
“那行,具體的訂購量,我再通知你。”朱慕云說,價格有了,要買多少縫紉機,想必鄧湘濤心里應該有了底。
看了看時間,已經可以下班,但朱慕云并沒有走。他桌子上擺著,齊勝全給的那份詳細登記表,除了將齊勝全需要的六臺機器剔出來外,還有一套機器,是朱慕云需要的。那是一套印刷設備,朱慕云剛開始并沒有認出來。
看了齊勝全的登記表后,他再次去看了機器,這是一套印刷報紙的設備,除了印刷機外,還有相關的配套設備。所有的設備,總共了七臺。但朱慕云不確定,哪些設備可以用來印刷。所以,他決定先把清單給胡夢北看。
將所有的機器情況,全部抄錄一份后,朱慕云才下班。這些機器,首先要等胡夢北挑選后,剩下的,才會輪到鄧湘濤。至于陳旺金,或者其他人,只關心能賣多少錢。到時候,只要做到雨露均沾就行。
朱慕云發出兩份情報,給胡夢北的倉庫機器清單,除了大倉庫的四十余臺機器外,還有單獨挑出來的,可以生產五金的設備。他相信,那些設備,對根據地來說,肯定很重要。給鄧湘濤的,就是縫紉機的價格。
艾登給朱慕云的價格,是一臺三百五十元,五臺以上,三百一十五元。朱慕云直接把價格翻了一番,一臺的價格是七百元,五臺以上是六百三十元。他相信,古春暉為了籌建這個所謂的被服廠,肯定是舍得投錢的。
胡夢北收到朱慕云的情報后,馬上向組織發報。胡夢北只是個教書匠,又怎么懂這些機器呢?幸好有這份清單,而且機器的功能也說得很詳細,他要做的,就是把電報的內容加長而已經。雖然多花了兩個小時,但胡夢北覺得值得。
邊明澤也沒想到,胡夢北的電報會這么長。他讓報務員一邊抄收,自己拿回去一邊譯電。只譯了第一頁,邊明澤的眼睛一亮,他馬上派人,把后勤部長甘長林叫來。
“老甘,這有份機器清單,你看看,哪些是你們后勤部能用得上的?”邊明澤把機器清單,單獨抄錄下來,甘長林來了后,把清單給他。
雖然電報中的清單,不可能寫得很詳細,但甘長林一見到那些設備名稱,兩眼頓時放光。他這個后勤部長,經常是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沒有設備,也沒有原材料。但根據地,不缺的人才。
三八年國軍與日軍在古星開始會戰開始,黨組織就開始有意識的,把古星的知識分子,往根據地轉移。在知識分子的爭奪中,共產黨走到了國民黨的前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