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千零四章 八省聯軍共討鬼子六-《大人,得加錢》


    第(1/3)頁

    三大封疆的代表都很有份量。

    代表閩浙總督雅德的是福州駐防八旗副都統魁倫,滿洲鑲藍旗出身,開國五大臣費英東之后。

    代表兩廣總督李侍堯的是廣州駐防八旗副都統福增格,滿洲正黃旗出身,曾祖父是康熙朝大將圖海。

    代表云貴總督鄂寧的是云南按察使權布政一職的江蘭,乾隆十二年進士出身。

    不過三大封疆的發言人卻是廣州知府趙翼。

    準確說是廣州知府趙翼促成了三大封疆聯合。

    趙翼原是乾隆二十六年會試第一名,本應為狀元,可惜乾隆因為開國以來陜西沒有出過狀元,便將第三名王杰點為狀元,讓第一名的趙翼做了探花。

    因此王杰這個狀元屬于天上掉餡餅,不夠正宗。

    趙翼為此耿耿于懷,引為終身遺憾,每借端形諸詩篇以寄不平。

    后兩廣總督李侍堯幫其謀得廣州知府一職。

    廣州作為大清與西洋各國通商的唯一口岸,知府自然不同其它地方,屬于大清內部難得睜開眼看世界的官員,因工作需要趙翼時常與西洋人打交道,對于各國情況較為熟悉,并且因為十三行原因同荷蘭東印度公司關系較近。

    廣東總督李侍堯以蔭生身份出仕,18歲就出任漢軍副都統,其后又任熱河副都統、工部侍郎、廣州將軍、兩次出任兩廣總督,全因乾隆對其器重厚愛,故而對于維新政權宣稱乾隆實是漢人并非先帝之子的說法,李侍堯是根本不接受的。

    并準備調集兩廣兵馬北上勤王,討伐襄陽的偽維新政權,只是局勢發展太快,旬月間山東、直隸、河南、江蘇、湖北、四川、陜西、甘肅、山西等省份皆通電全國承認維新政權,且兩廣清軍主力一旦北上勤王,則湖南興漢軍必然會趁虛而入,種種因素疊加之下,使得李侍堯根本不敢北上勤王。

    趙翼便為其出謀劃策,認為應當聯絡尚未表明態度的閩浙總督雅德、云貴總督鄂寧,幾家聯合起來共同出兵,如此一來,廣東面臨的軍事壓力就能大大減輕,勤王軍的實力也大大加強。

    李侍堯毫不猶豫同意趙翼的方案,為了爭取閩浙、云貴方面的支持,派趙翼前往福州和昆明進行游說,并祭出了廣東最大的優勢——鈔票。

    就是只要閩浙和云貴方面愿意聯合討伐維新偽政權,廣東將為兩家提供出兵所需錢糧,以及武器裝備。

    不過不是李侍堯這個兩廣總督出這筆軍費,而是由十三行同荷蘭東印度公司聯合出資。

    十三行同荷蘭東印度公司愿意為南方部隊北伐提供資金,原因就是維新政權于北方開啟的通商大大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作為壟斷大清對外進出口貿易的十三行,自是不愿意北方分潤他們的蛋糕。

    因為這塊蛋糕實在太大,大到大清的國庫收入都不及這塊蛋糕。

    如果不能打倒北方的維新朝廷,那用不了多久整合了北方勢力的維新軍必然會南下用兵,屆時,廣東的軍政要員肯定會換人,單口貿易格局也將被徹底改變,這無疑是挖了十三行的根基。

    商人逐利是天性,當利益高到嚇死人的時候,他們很自然的會選擇充當戰爭的出資人。

    荷蘭東印度公司也不愿意英法等國越過自己同中國的新朝廷達成貿易協議,在中國的北方形成新的貿易基地,將他們在中國的獨家經營權搶走。

    更大層面上,則是因為歐州本土的母國荷蘭有可能將和英國進行第四次戰爭。

    導火索是荷蘭政府去年宣布支持美國獨立戰爭。

    英國現在的海軍優勢已經超過荷蘭,對荷蘭人霸占東方貿易一直不滿,所以英國人也希望再次發起對荷蘭的戰爭,從而將軍備廢弛的荷蘭徹底打垮,掠奪他們豐厚的商隊物資與殖民地,使英國取代海上馬車夫成為海洋貿易的最大主宰。

    眼下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荷蘭東印度公司已是咄咄逼人,現在更有可能搶走自己的獨家貿易權,荷蘭東印度公司當然要對一直合作的中國南方地方政權進行支持,否則等待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必是退出與中國貿易的結局,這個損失是公司無法承受的。

    那么,發生在東方的小小維新竟無意間影響到了遠在萬里之外的英、荷兩國,十分的戲劇化。

    如果關外的賈六知道荷蘭人竟然支持廣東造自己的反,他必定會憤怒發言:“大清內政,絕不容許外來勢力干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