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高太監愣住,不遠處的蔡太監,也露出不解。 外戚能夠囂張,終究是靠太后的名聲,何況出事的地方還是宮內,如果武氏子弟不是在內文學館學習,絕對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所以圣人說是宮內之責,一點問題都沒有了啊! 武后看著兩人,目光閃爍,招了招手:“過來!” 兩人應聲上前。 武后首次正眼打量兩人,語氣變得溫和起來:“自我出感業寺,你們就在身邊服侍,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你們當年也只是小內侍,現在都老了啊……” 兩人露出不同神色,高太監有些懷緬,蔡太監則怔了怔,隱隱察覺到了什么,趕忙道:“能為太后效命,是奴等的福分!” 武后對這句話很滿意:“接下來本宮有重任交予,你們要與外朝多多走動……” 蔡太監心頭的猜測成了真,露出狂喜之色:“謝太后圣恩!” 高太監也精神一振,趕忙應道:“謝太后圣恩!” 唐初的太監過于卑微,沒有人希望過這種日子,能夠得到上面的賞賜,他們當然希望改變自己乃至更多內侍的地位。 武后心頭對于太監是很厭惡的,她從小就喜歡讀史,清楚地認識到太監是最不能重用的政治團體,但現在實在是被逼無奈,無人可用。 經此一事,她清楚地認識到武氏子弟是不能依仗了,那群廢物根本幫不上忙不說,還會毀了她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局面,吃過這次大虧,當然不能再心存僥幸,一錯再錯。 那么后宮之中能使用的,也只有太監了,畢竟這些太監還能出宮傳旨,此前高太監就和三位內侍一起為丘英療傷,相比之下,宮女被視作圣人的女人,根本是出不去的。 武后定了定神,開始準備用兩人完成接下來的重要反擊:“那金娘子可是有不遵婦德的地方?” 高太監聞言,心頓時冷了下去。 當年前太子妃自殺,其父楊思儉就以教女不端,被貶官外放,途中病重不起,憂憤而亡,現在金氏險些被武懿宗欺辱,還想重演顛倒黑白……那圣人真的會發狂的! 高太監嘴動了動,但在武后的威儀下,實在沒有勇氣說出口,旁邊的蔡太監則立刻道:“太后圣明,依奴之見,那金氏定是行為不端,勾引太后子侄,才有此禍……” 武后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斥責道:“自作聰明!” 蔡太監露出驚恐之色,卻又涌出希望,因為武后以前根本不會花心思跟他們多言,趕忙自己動手,啪啪啪啪,狠狠抽了自己幾個嘴巴,直到打出血來,才叩首道:“奴見識淺薄,還望太后點撥,還望太后點撥!” 武后挺欣賞這份狠勁,慢條斯理地道:“新羅本是遼東小國,若無我大唐,早被高麗和百濟所滅,如今遼東三韓苗裔只余此國,卻不思天恩,有不臣之心,屢屢派出諜細,刺探情報……” 蔡太監心中驚悸,他終于明白太后的意思,但這污蔑未免太毒,不過想到太監卑微至極的地位,立刻將良知徹底拋之腦后:“原來如此,那金娘子正是新羅諜細,平日里就有諸多不端,此次接近太后的子侄,更是為了刺探我大唐的情報,幸得明察,不然我等都要被其騙過了!” 高太監想到武氏子弟那副模樣,刺探情報豈會去接觸這等劣物,終于忍無可忍:“太后,陛下是令內衛李閣領去緝拿武懿宗,以李閣領之能,此時萬一已經將武懿宗擒拿,甚至……甚至……” 武后冷冷地道:“你怕李元芳把他殺了?放心吧,不至于的,武懿宗那等廢物,必然是犯事的時候血氣一涌,不管不顧,事后擔驚受怕,惶惶不可終日,他不敢反抗,只會束手就擒。” “而李元芳表面上年輕氣盛,其實是個相當懂得進退的人,不會貿然痛下殺手。” “畢竟他刀下已經死了一個賀蘭敏之,再殺一個武懿宗,染了太多武氏的鮮血,從公事轉為私怨,這點對他自己是不利的……” 蔡太監連連點頭,大為贊嘆:“太后圣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