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彥開始發問:“現在于貴國流行的茶餅,價格如何?” 孫波茹本實話實說:“黑,真黑啊!” 李彥又問:“那你們買么?” 孫波茹本毫不遲疑:“買,當然得買!” 李彥就喜歡這些淳樸的貴族:“說說具體原因。” 孫波茹本道:“主要是兩點,第一是每日喝茶,我們確實不再受滯下苦惱,第二是李閣領帶來的風氣,大唐貴人都在喝,我們自然也要喝。” 李彥問道:“這些茶餅,會放在你們身側嗎?” 這是字面意思,李彥第一次見眼前這位茹本時,此人就被一件件華美的金銀飾物環繞。 這種暴發戶般的習俗,不是她一人如此,吐蕃豪酋貴族都是有寶貝不藏著,統統展示出來,展現財富的同時,也方便直接賞賜,比如哪位手下立功了,就從座位旁邊抓一把金豆豆撒過去。 現在孫波茹本的話,證明茶餅取代了金豆豆:“當然放在邊上,我們賞賜親信,就是用茶餅,手下得賜茶餅,也最是高興。” 李彥道:“如此說來,吐蕃的庸民是肯定喝不到茶,連桂民都苦求不得?” 吐蕃是奴隸制社會,子民有兩個階層,“桂”是高等上民,“庸”是下等庶民和仆役,孫波茹本道:“但凡好茶,每次商隊運來的都太少了,給各部豪酋一搶而空,根本輪不到他們……” 李彥對于這種饑餓營銷很是滿意。 這是他之前吩咐安神感的,命令其他商人將茶的量減少,貫徹物以稀為貴的方針。 他并不搞壟斷,有錢一起賺,有異國韭菜一起割,但如果哪個商人敢用大量的劣茶去沖擊市場,壞了大事,他會讓對方用鮮血的教訓明白,商為什么排在士農工商的最后。 目前看來收效不錯,吐蕃的市場好茶寥寥無幾,各個商隊都有意壓縮數量,這也是為什么西域小國居然將陽羨茶換個包裝當成貢品送過來,在這些小國看來,這玩意確實極其寶貴。 當然,這種局面肯定無法一直保持下去,但凡有市場,就不乏有人鋌而走險,如今吐蕃桂民對于茶餅的需求越來越大,他們手中又有錢財,勢必會被貪得無厭的商人盯上。 所以鋪墊了這么久,可以行動了。 李彥品了口茶,以平靜的語氣:“如果茶一不小心斷供了,吐蕃國內會發生什么事?” 孫波茹本怔了怔,瞳孔猛然收縮:“茶要斷供?可我們現在都喝習慣了……” 李彥道:“好茶的產量本就不多,接下來我大唐還要整肅漕運,設立轉運使,但凡新的職務上任,總有適應期,一時運輸不及時也是正常,就比如陽羨茶,喝不到可以去選次一級的。” 孫波茹本頓時難受了:“但是這種茶煎了后,香氣特別明顯,老身再嘗巴蜀之地的其他名茶,就沒有那種滋味,李閣領也評價過此茶最好,我身為茹本,若是喝次一級的茶品,豈不是自降身份?” 李彥對于這種觀念很滿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