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金智照至今都不太確定“佐命”到底死沒死,但她也清楚“佐命”的勢力對于自己的地位有很大的幫助,否則自己逃回國內,絕對得不到這么好的對待,哪怕她是親生女兒,趕忙回答道:“稟告父王,師父近來在唐國境內謀劃一場大事,未能及時回信是很正常的。” 金法敏微微點頭:“他是大唐關內士族的領袖,又曾被唐高宗所冤,既然能假死脫身,如今醞釀的肯定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復仇,等到‘佐命’發難時,我新羅就可以盡取百濟之地了。” 金智照嘴中發苦,下意識地舔了舔嘴唇。 金法敏倒是很注意細節,微笑道:“稚女,本王正要給你一份驚喜,來人啊,上茶!” 內侍上前,小心翼翼地將一份熱氣騰騰的茶品端了上來,金法敏笑道:“這是用大唐煎茶法所做的茶品,你喝一喝,看看能不能喝得習慣?” 金智照不解:“現在我新羅也飲茶么?” 在善德女王時,新羅就有了茶,但并不流行,歷史上直到唐文宗之后,飲茶之風才開始盛行于朝鮮半島。 而此時金法敏道:“大唐國內飲茶成風,也帶入了我國內,尤其是貴族之中飲茶者眾,本王喝著覺得味道也不錯,比起酪漿清口。” 金智照終于接受不了了,諫言道:“父王,那內衛機宜使李元芳,不斷向高原推行茶品,必有所圖,不能讓飲茶之風在我新羅盛行下去,更不能再事事盲從唐國!” 金法敏淡然道:“李元芳已經是內衛閣領了,還被唐高宗授于顧命臣子,此人與太后正勢同水火,忙于爭權奪利,這茶僅僅是他的個人愛好,你不要想得太多了,至于其他風俗,擇優習之。” 金智照想到那位得到重用的金智照,苦聲道:“我知父王雄才大略,欲以唐人之學興我新羅,可久而久之,唐俗替我國風,朝中人人心慕大唐,等到唐軍真的攻過來時,會有多少人會因此而降?” 金法敏皺起眉頭:“唐人有句話叫因噎廢食,不可因為害怕國內受此影響,就一直要保持著落后的風俗,至于大唐出兵……”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又強自浮現出一抹信心:“中國一向自居天朝,瞧不起我等鄰國,卻有前隋因高麗而亡國,又有大唐太宗受挫,高宗敗于吐蕃,可見他們并非不可戰勝,我們恰恰要學習他們所得,才能加以趕超,成為與之比肩的大國。” 金智照并不覺得那些習俗是落后,雖然大唐的衣飾確實美艷,但新羅也有簡約的美感,聽到父王又舉昔日隋煬帝和唐太宗征高麗失敗的例子,立刻道:“父王,我在機緣巧合之下,得以閱覽中原史冊,對于。” 金法敏有了興趣:“說。” 金智照醞釀了一下,還是沒敢直言,先從新羅的來源說起:“我新羅起初只是部落聯盟,在中原孫恩領導五斗米教叛亂時,開始形成金氏世襲的國家政權,等到中原北魏與南梁對峙期間,才正式定國號,取‘新者德業日新,羅者網羅四方’,是為‘新羅’……” 實際上新羅名字的來源,有多種說法,并不一定是這個解釋,但李彥認為這個解釋不錯,讓薛楚玉按照這個說,金智照就以為是真的。 金法敏此時咀嚼了一番話語,同樣欣然道:“好一個新者德業日新,羅者網羅四方,原來我新羅是由此而來。” 金智照蚌埠住了,你作為國王,居然不知道自己國家的來歷,慨嘆道:“我新羅肯定流傳著不少史料,但不比中國歷朝歷代都是史官記錄,這里對于歷史處于口口相傳階段,至今還沒有統一的整理,對于兩國戰事的了解不免有些偏頗。” “那隋煬帝是個荒唐昏君,舉全國之力征伐高麗,又諸多掣肘,才使得三征三敗,身滅國亡。” “而那唐太宗就是個有為君主,他攻高麗雖未達成滅國之愿,卻也以少勝多,攻陷了十座城池,擄掠了大量的牲畜和人口,再消滅了高麗的士卒,這等戰績絕非敗陣,我們不可被他所迷惑……” “再觀我新羅,實在無法與前兩者相比,畢竟一直以來,抵擋中國兵鋒的,主要都是高麗,我們滅掉百濟和高麗,也多依仗大唐之力……” 金法敏聽到這里,已是皺起眉頭:“行了,不要拐彎抹角,你有話不妨直言!” 金智照抿了抿嘴,真的直言了:“父王,我新羅遠遠不及吐蕃,連高麗也是不可與之相比的,更何況大唐有過前兩代的教訓,萬一揮軍殺至,難道還會重蹈覆轍?一旦唐軍開赴,則國家危矣,必須采取一切防備,萬萬不能自欺欺人啊!” 金法敏聽到前面已經明顯不悅,然后被最后一句話激怒了:“你說本王自欺欺人?放肆!放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