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應武氏子弟的人全部身亡,在場之人連個信號都沒打出,看來唐人的內衛出動了大批好手……” 噶爾五兄弟的老四悉多于,展開傳回的信報,露出思索之色。 暗衛原本就是由他執掌,專門負責內外情報,后來暗衛散去,主脈與旁支和解后,刺客死士又轉給他調配。 近來悉多于一直奔波在外,盡可能收集安西的情報,并且做出這次大膽的嘗試。 結果令他有些遺憾。 如果能將武氏子帶入吐蕃,肯定是最好的,不僅是因為這些人是外戚身份,唐人或多說少會有所忌憚,他們對于唐軍內部的了解,也有助于吐蕃軍提高勝算。 但悉多于也沒有抱太大希望,果然還是失敗了,那群外戚被唐人救回,他的人則全部死于安西都護府外。 不過也并非什么收獲都沒有,至少能證明一點,唐人在安西都護府是有準備的,內衛的好手肯定已經調集過來。 悉多于一路思索著,一路往軍營走去。 還未抵達,就聽凄厲的慘叫聲響起,再往前走,濃郁的血腥味就飄了過來。 悉多于看到一排排兵士被押到邊上,斬首示眾,早已是見怪不怪。 只是再默數人數,發現今日被殺之人,比起前十日幾乎翻倍,悉多于的眼神里,還是流露出擔憂。 從吐蕃想要抵達西域,需要穿越羌塘無人地,跨越昆侖山。 哪怕不熟悉地理,聽聽這兩個名字,都能想象出困難。 后來吐蕃拿下吐谷渾,就可以從海西沿疏勒河西向,沿祁連山抵達西域南部的且末城,從而進入安西。 但那條路也很難走,路途遙遠不說,途中諸多山嶺溝壑,輜重方面同樣是巨大的考驗,相較于大唐經隴右進入安西的運輸成本,要高太多了。 所以吐蕃一直對隴右虎視眈眈,后來趁著安史之亂占據了隴右后,國力一下子膨脹。 當然那個時候,吐蕃的軍事能力相較于欽陵時代也是下降的,只是各方都走下坡路,比**到最后,吐蕃反倒變成表現最突出的。 這回吐蕃突出不起來了,近二十萬人的隊伍北上,抵達西域時連十四萬人都不到。 這還是在欽陵展開鐵血手段,整肅軍紀的情況下,五茹茹本親屬犯錯,尸體都會被拋在昆侖山中,反倒是表現突出者,立刻得到提拔。 毫無疑問,這樣的操作在政治上是大忌,但欽陵是完全從軍事勝利的角度出發,根本不再考慮其他,為的就是通過行軍,將這支軍隊磨礪出一股勢不可擋的鋒芒。 要么挾大勝之勢回歸,要么死于異國他鄉! 不會有第三種可能! 悉多于走入主帳時,也看到兄弟們都在,欽陵和贊婆立于安西的地圖前,勃倫贊刃在照顧贊悉若,兄弟五人整整齊齊。 欽陵注意力無比集中,贊婆則最先看到他的走入:“四弟回來了,武氏外戚如何?” 悉多于微微搖頭:“我派出的人遭到截殺,全部死于安西都護府外,包括武攸寧,應該都被唐人救回去了。” 欽陵這才開口:“無妨,到了這里,有沒有唐人的外戚,已經不重要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