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被唐軍反復修筑的軍事重鎮于闐,短短一個時辰未到,就成了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岌岌可危。 欽陵端坐于馬上,冷酷地指揮著部曲輪番上陣:“這于闐鎮內,還是以前守衛的西域胡部,唐軍主力未至!” 他的兒子弓仁振奮地道:“父親,唐人國內忙著內斗,豈能調來多少軍隊?若只有幾萬之數,此戰正好滅之,接下來進攻隴右就會輕松許多!” 欽陵不置可否,仔細看著墻頭的西域眾部奮力抵擋,自己調教出來的各部已經步步浴血,慘烈至極! 這還只是如今四鎮最弱的于闐! 而他們的士氣,他們的糧草,又能持續多久? “蕃賊的士氣,蕃賊的糧草,都持續不多久了!” 安西都護府中,一身戎裝的薛仁貴甚至沒有拆開于闐的信報,只憑此鎮淪陷的時間,就下了斷言。 李彥立于邊上,全程參與了最后決戰的定計。 之前討論是否要死守於闐鎮時,是經過一番激烈討論的,就連裴行儉都偏向于守衛此鎮,令安西都護府的一寸土地都不淪入吐蕃手中。 但薛仁貴還是下達命令,于闐鎮作為吐蕃軍從天山沖下第一站,無論是城防的級別,還是地理位置,都是難以守住,必須放棄。 而黑齒常之的挫敵鋒芒也被其否定了,薛仁貴要的就是欽陵再接再厲,長途奔襲。 他敢肯定欽陵會這么做。 除了士氣的考量,還有糧草的難以為繼,根據對方的行軍速度,他們哪怕大規模減員,糧草耗費的速度也更快,一旦入境,就必須快速擴大戰果。 在種種情報的基礎下,薛仁貴將吐蕃大軍的每一步行進,都算得清清楚楚,甚至還考慮到了獨特的地利。 正如昔日吐蕃軍有著高原優勢,唐軍此次也擁有了環境優勢。 從平原地帶直上高原地區,會出現高原反應,結合這個時代的背景,稱之為冷瘴。 從高原直下平原地帶,其實也會感到不適,之前從吐谷渾返回關中的唐軍也驗證了這點,那是低原反應,又稱醉氧,這個時代的詞語還沒歸納,畢竟中原地區不能用瘴。 于是乎,看到長驅直入,往安西都護府所在的龜茲鎮狂襲而來的吐蕃軍,薛仁貴頓時想到自己當年,把失敗歸結于星相,那是畢生的恥辱,但真正到了再戰欽陵的時候,反倒是極度冷靜,步步為營地定下了全滅吐蕃的計劃。 一切的一切,都化作簡短而激昂的戰前宣言:“吐蕃狼子野心,貪我大唐物華富足,窮兇極惡,為害已經不是短年,此次正是披肝瀝膽,一雪前恥的良時,當振奮國威,勝殺蕃賊,滅此賊邦!” 眾將轟然應諾:“勝殺蕃賊,滅此賊邦!!” 殺出一個蕃賊膽寒! 殺出一個六夷賓服! 殺出一個大唐盛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