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弘深吸一口氣,滿是不舍,又不得不迎來這最后一刻。 他松開李彥胳膊,恢復到唐皇的儀態,下達詔書:“冠軍大將軍,內衛大閣領李彥,實乃天人應生,降世助唐,威服四夷,平定海內,今功成圓滿,敕封真武靈應圣君!” 群臣愣住,然后李義琰急了,都顧不上詢問什么時候被封為內衛大閣領,趕忙阻止道:“請陛下三思啊!” 道教乃大唐國教,李淵自認為李耳之后,敕封必須慎之又慎,這將活著的臣子直接封神的操作很不明智,更別提什么天人應生,降世助唐的話,就算想給李元芳塑金身,也不該用這個理由,太大了不好收場…… 不僅是一個個大唐臣子出面勸諫,各國的使臣也神色各異。 尤其是大食使臣,他信奉的宗教,豈會相信這等言語? 李弘卻繼續下令:“將真武圣君的靈獸請上來?!? 禁軍表情古怪地領命,不多時將小黑、鷹兒和獅子驄帶了上來。 這三頭寵物一露面,群臣眉頭皺得更緊了,大食使臣更是低聲嗤笑,用本國的語言道:“接下來要表演唐國的雜耍么?” 一方面,這三頭確實是李元芳的寵物,獅子驄整日騎乘,小黑的靈性名傳兩京,鷹兒更是在吐蕃戰場大放異彩。 另一方面,當著各國使臣的面,如此大典讓三頭畜生上來,就顯得更加荒謬,圣人與李元芳情誼再深,此舉也過于孟浪! 然而李彥環視群臣,卻是開口:“世間并無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之說,我所養的三獸,本也是應命而生,如今功成圓滿,都將隨我回歸天外。” 他對著獅子驄招了招手:“歸位!” 獅子驄歡叫一聲,策馬飛奔過來,在禁軍正要變色阻攔之前,化作一道虹光,消失在李彥的手掌中。 廣場上突然安靜下來。 群臣怔住,使節傻住,大食使臣也呆掉了。 馬呢? 那么大一匹馬呢? 而令大食使臣的臉色徹底凝固的是,李彥接下來對著鷹兒招招手:“歸位!” 鷹兒歡鳴一聲,盤旋著劃過弧線,這次沒有多余的假動作,以一個極為神駿的姿態定格,化作虹光,消失不見。 最后是邁著優雅大方貓步的小黑,看著那好似在與自己對話的眼睛,位列席上的婉兒滿臉不舍,謝氏也喃喃低語:“怪不得那么有靈性,原來也是天上神獸……” 至于其他臣子,對于道教本就有所崇信的,已經成群拜下,目光無比火熱地看向李彥,也看向圣人。 別說信道教的,就算原本不信的,也陡然想到了那句箴言。 老君當治,李弘當出。 如果太上老君降臨凡世,天下就會迎來太平,而老君將化名為李弘,治世天下。 這句話是在魏晉時期,道書宣傳李弘是太上老君降世的化名,于是乎從東晉至南北朝,發生了多次李弘起義,甚至就連隋末亂世,扶風人唐弼聚眾十萬起義,也“推李弘為天子”,以示“應讖當王”。 就因為前面被造反之人用得太多,每每吸引民眾的投誠,等到了李弘身上,光環已經淡去許多,或許民間還苦苦期待老君下凡,但世家高門是不太相信了。 可現在。 如果李元芳是神人降世,那么這位李弘豈不是也是名副其實的治世圣君?道教果然…… 就在道教的信仰即將突破天際之時,李彥收走小黑,朗聲道:“我今日登天而回,當傳下訓言,佛道之中,虛度光陰者眾,更有坑蒙拐騙,污仙神聲名者,當嚴懲之!治世天下,以百姓為重,才得圓滿!” 無論是佛是道,宗教信仰一旦壓過世俗皇權,必將帶來大難,李彥打壓了佛教,現在也必須壓制道教,否則他這一白日飛升,原本就是李唐國教的道教,不知道要膨脹成什么樣子了,更會有無數投機者招搖撞騙,興風作浪。 李彥又道:“丹藥乃金石所制,于人無益,不可盲目聽信,需尋醫家之理,才能延壽益壽?!? 這話如果平日里說,群臣肯定會有反對,此時卻一片靜謐。 只要有長生的需求在,終究避免不了這類手段,但現在這位神人一句話,比昔日一萬句話都要好用。 關鍵的是,剛剛只是第一個環節,接下來李彥仰首看向天穹:“真武圣體!開!” 倏然間,一股股氣流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整座紫微宮風起云涌,廣場上空轟雷炸響,仿佛雷雨天來臨,偏偏是光天化日,萬里無云。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條并不粗大,但十分清晰的螺旋氣柱沖天而起,盤旋著直上蒼穹,在半空旋動成一條龍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