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的這番姿態倒是打動了眾人。 主要是再沉默下去,菜就要被吃光了,趕忙也紛紛動筷,大口飲酒,氣氛倒是重新熱絡起來。 等到分別之際,眾人紛紛抱拳,沒了之前的碰瓷浪蕩,笑容真誠:“公子豪爽,沒把我們當外人,我等承情!” 作為大口吃肉的豪爽公子,李彥也抱了抱拳:“再會!” 他與等在樓下的林三會和,往外走去,眉宇間帶著幾分思索。 李彥以前就清楚,北宋到了如今的時期,各種矛盾已經積累到了一個相當可怕的地步,但終究比不上親身經歷。 就比如最老生常談的問題,著名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費。 冗官到了什么程度呢?從最直觀的數據看,真宗景德年間,大宋有一萬余官員,到了仁宗皇祐年間,有兩萬余官員,到了英宗治平年間,有兩萬四千余官員,最后到了徽宗宣和年間,直接翻倍,有近四萬八千的官員。 注意,這是有品級的官員,還不包括吏,宋江那種根本不算在里面的,四萬八千的恐怖數目,不出意外的超過以往任何朝代。 這也是為什么林家明明混得不怎麼樣,林元景依舊能態度輕松地給兒子謀一個九品官員的出身, 因為官員泛濫,不值錢了。 官員的數目已經足夠夸張,明面上的俸祿就用去了財政的兩成,冗兵也不遑多讓,北宋的軍隊曾多達一百二十五萬九千人,其中禁軍就有八十二萬。 八十萬禁軍教頭,人家還少報了…… 關鍵是,朝廷養起的百萬大軍,吞吃掉了財政支出的七成以上,戰斗力一言難盡,吃起空餉來倒是來勁得很,號稱百萬,要真是拉出來,有沒有六十萬都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這六十萬人里面,又有多少可堪一戰的,又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為了減去龐大的軍費開支,五十年前,仁宗朝的宰相龐藉曾經主持過裁軍八萬的艱巨任務,為了堅定上意,龐籍還下軍令狀,若有被裁士卒因此而叛亂的,甘受死罪。 再看語文課本里的司馬光,也囔囔著要治世,卻從未提出裁軍省費,沒有膽量動這些真正的利害關系,只是要官家節省節省再節省,當儒家心中的圣君,自己也名滿天下,得士大夫崇尚,標準的清流作派。 相比起來,龐籍這樣實干的能臣,后來卻被黑成龐太師,卻是太得罪人了。 有關那些新政變法,誰對誰錯,不知爭了多久,李彥自己也難以說出準確的答案。 但他此時漫步于這快活林中,一側是醉生夢死的京營禁軍,一側是狂歡博彩的女飐相撲。 小中見大,再看這座繁華的城市,感覺又不相同。 而恰恰是這時,李彥的腳步一頓。 狀態欄的天賦,迎來了久違的變化: 【見習死神(生效)】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