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說了么,有言官哀嚎著被架出皇宮,像一條喪家之犬,似與公孫判官有關!” “公孫判官是好官,言官也是秉持公義,盡心履責啊,好官為何要與好官爭吵?” “聽說那言官彈劾公孫判官不成,就要撞柱,還是公孫判官大人有大量,反過來出手相救,太后大為震怒,已是準備要貶其官職了!” “以死相迫,太丑陋了!” “《孝經》有言,‘天子有諫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官家只需七個稱職的言官就夠用了,可現在臺諫的數目早就超過了吧,還都不稱職……” “太后圣明,就該貶官,這些庸碌無為,夸夸其談的官員,最是可恨,統統該貶!” “我看你是想當官吧,昨日見你在備考科舉!” “你……你怎的憑空污人清白,考進士的事,光宗耀祖,怎么叫想當官呢?” …… 李彥走在大街上,耳邊聽著議論紛紛,嘴角噙著幾分笑意。 皇宮的消息走漏起來是真快,這才多久前發生的事情,居然都已傳遍街頭巷尾了,難得的是,絕大部分人都支持公孫昭,更難得的是,沒有因為此事而開盤。 身后的林三也道:“二郎,大家都在說公孫判官的好話呢,那任伯雨名聲要臭了!” 李彥點頭道:“大眾有時候是愚昧的,不明真相的人們很容易被誤導,但大眾的眼睛又是雪亮的,公孫判官在開封府矜矜業業干了八年,終究是贏得了百姓之心。” “再加上此事處理得妥當,沒有讓任伯雨真的以死明志,不然的話,輿情就會是另一種說法,太后也不會將任伯雨趕出,現在那位任正言再一味的尋死覓活,丟的就是他的臉了。” 林三道:“那太好了!” 李彥微微搖頭:“好,但也不好,因為這僅僅是開始,任伯雨摔得越慘,接下來臺諫的反擊就越厲害,惹了一個,就是惹了一群,言官抨擊,士林鄙視,沒完沒了的爭斗緊隨其后……” 林三變了臉色,畏懼地道:“言官真的不好惹啊!” 李彥心想如果好惹,歷史上的向太后,也不會被這群家伙弄得焦頭爛額,最后滾下臺了。 如果不是他做了些小改變,按照歷史發展,這個月向太后撤去垂簾,并不還政,下個月言官們就開始攻訐向氏兄弟諸多不法,被向太后壓下。 而趙佶在其中做了一件事,未能親政的他不僅不反對太后,反倒事事維護著向太后,尤其是在外戚亂法上,一起幫著壓制臺諫,再加上之前不讓章惇去職,終于引爆了言官的斗志。 官家越是護著宰相和外戚,又因為純孝幫著太后,那不畏強權的他們越要沖鋒在前,士林造勢,群起攻之,再加上向氏兄弟本來就是有縫的蛋,更要叮上去。 眼見著向氏要徹底完蛋,向太后無奈歸還政權,當月就病倒,堅持了兩個月不到,就送入皇陵,十九歲的趙佶正式開啟他的統治生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