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一個月拿著幾百文的餉錢,很多時候還拿不到,憑什么把命搭進去? 所以除了花榮龍精虎猛地快步前進,大部分禁軍都跟軟腳蝦似的,磨磨蹭蹭地圍攏過去,恨不得永遠也走不到。 等到花榮來到廣場上,就見一身緋袍的公孫昭,持詔書站在中央,下方所匯聚的禁軍稀稀拉拉,但大營內的武官倒是基本聚集了。 只是除了林元景和張伯奮外,其他人眼神交錯之間,也都是退縮之意,甚至故意往外側站,就生怕公孫昭看到了自己。 花榮皺起眉頭,有些失望,突然又發現一位氣度出眾的弱冠郎君,立于旁邊,打量著場上,不禁為之側目。 見這位目光如電,凝視過來,李彥也打量了一下,并不認得花榮,然后見到花榮站到了屬于林元景的隊列里,倒是暗暗點頭。 看來自己倒是誤會咸魚父親了,他雖然召集的人手不多,只有三十人左右,此時到來的更是二十人不到,但個個精挑細選,行走之間,都能看出武藝不俗,堪稱精銳。 而張伯奮帶來的禁軍,武藝方面就有些良莠不齊了,但神情上更加堅定,掙扎在溫飽邊緣的漢子,勇于賣命,士氣上倒是更足一些,人數也更多,足有兩百六十多人。 兩方合計,人數上面也接近三百人。 夠了。 李彥微微點了點頭,公孫昭知道可以行動了,朗聲道:“奉太后詔命,開封府衙出兩百快班弓手,調用京營三百禁軍,同入無憂洞擒兇誅賊,若能功成,上下皆有重賞,你們可有自告奮勇者?” 禁軍武官一片安靜,有的甚至如泥雕木塑,連眼皮都不眨動一下。 就在眾人以為肯定是無人應聲,接下來要盲選倒霉蛋的時候了,一人出列:“我愿意!” 禁軍上下齊刷刷地看過去,卻見到居然是那位見面了才能想起來,平日里根本沒存在感的提轄官林元景,頓時又驚又喜,感動得險些熱淚盈眶。 太好了!替我們受了此劫! 而緊隨其后,張伯奮也出列:“本人不才,也愿隨公孫判官,入無憂洞誅賊!” 這次大家倒不奇怪,因為林元景和張伯奮關系親密,顯然是義氣深重,這般危險的事情也愿一起扛下。 好人!都是好人! 公孫昭心知肚明,敬重地對著兩人拱手,開始點名。 林元景和張伯奮所帶的禁軍,全部算上后,還差十多個名額,他再在場上挑選出十幾個精氣神較好的兵士,登記名冊。 就在三百禁軍排著隊,記錄姓名,按上手印時,公孫昭看向一位禁軍官員:“張指揮,請帶我們去軍械庫,領取武器和甲胄?!? 被喚道的武官上前,眼神深處帶著幾抹抗拒,卻又不得不從:“是!公孫判官請隨下官來……” 他是禁軍指揮使,聽著很威風,品階只有從八品,這還是京營禁軍里面,地方上的指揮使,很多連品級都不會有。 北宋實權領兵的官員,不少是文臣兼領,比如地方上有實權的提轄官,守臣兼之,如果是純粹的武將,要么是官品高但沒有實際兵權,要么有實際兵權但品階不高,以致于很多在戰場上浴血廝殺了一輩子,到老來官品都不如書生高中進士后所賜予的起點。 但在同等的官品下,武官的工資待遇比文臣好,再加上軍隊貪污之風極為嚴重,勢力盤根錯節,與文官也多有勾結,實際上的情況又要另說。 此時這位張指揮使,就接到了給這位公孫判官使絆子的指示,卻是暗暗叫苦。 凡事都要時間準備,那邊傳信的人剛剛抵達,這邊都已經到了軍營里,連人手都聚集完畢,直接取兵器了,他還怎么使絆子? 明晃晃的詔書在此,他可不想丟了這份肥缺,只能帶著公孫昭來到軍械庫前。 “取弓弩、甲胄和團牌?!? 公孫昭毫不客氣地入內,讓一群快班弓手開始選擇武器,再交給管理的官吏登記。 在無憂洞那樣的地方,許多兵器是施展不開的,最實用的莫過于這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