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殺太后! 這個大逆不道的念頭,充斥著童貫心頭。 他已經巴結上了官家,偏偏太后又在官家之上,遠的章獻皇后劉娥,壓得宋仁宗喘不過氣來,近的高宣太后與先帝,宋哲宗苦苦熬著,將高宣太后熬死,結果自己親自執政的時間,還沒有當傀儡的時間長,前車之鑒擺在那里,向太后的身體又是時壞時好,誰知道她什么時候死? 童貫也年近五十了,氣血衰敗,體力下降,武藝一年不如一年,再等十年他完全接受不了,更別提現在還被郭開逼到了懸崖邊上。 “那公孫昭也是個攪風攪雨的禍患,現在不還是被丁潤解決了?就該殺之!” “但護衛宮城的那群班直精銳可不好辦,在大內沒法得手……” “我要冒一冒風險,還要得到那一位的幫助,不,這件事本來就是那一位樂于見得的!” 童貫思考完畢后,狠狠地拍了拍臉,將猙獰兇惡硬生生按回心底,恢復到以往那個既與眾不同,又同樣謙卑的都知狀態,快步走向延福宮。 這次官家并未作畫,而是聆聽著幾位臣子討論“祝圣齋筵”的事情。 趙佶成為官家后,第一個生日慶典將要來臨了。 童貫知道,趙佶原本是五月五日出生的,真正的生日早就過去,但由于改了生日,才會在接下來迎來生辰慶典。 宋朝皇帝改名字,是為了讓民間不用避諱太辛苦,也是自己求個吉利,那改生日聽起來就很奇怪,實際上也沒辦法,因為趙佶出身的五月五日,在古代不是好日子,而是“惡日”。 從秦漢時期就有“五月盛陽,子以生,精熾熱烈,厭勝父母,父母不堪,將受其患”“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之類的說法。 早在從春秋戰國時期,孟嘗君就是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他的父親還想弄死他,被其母所保,后來成為戰國四公子,證明這種惡日刑克父母的說法是十分荒謬的。 當然再多的證明,還是抵擋不了迷信,趙佶也是出生在這個惡日,據說幼時也被送到宮外撫養,以免在宮中妨害父母,結果他母親還是早早病逝,神宗同樣是英年早逝。 所以趙佶成為官家后,立刻改了生日,將五月五日直接翻倍,生日改為十月十日,不久前禮部也定這一日為“天寧節”,制定了隆重繁瑣的上壽禮儀,借此祛邪趨吉。 這種風俗倒不是趙佶獨創,從唐李隆基時就開始,將皇帝的生日作為國家的法定假日,全國休假三日,舉行盛大慶?;顒?,朝野同歡。 童貫以內侍的身份,立于不遠處,聽得慶典的過程被反復討論,顯示出了對于第一個天寧節的重視,眼神微微閃動,一個簡單而有效的計劃醞釀完畢。 等到臣子退下,趙佶目光看了過來:“童都知,有事稟告?” 童貫低聲道:“奴驚聞京師內又有血案,疑似無憂洞賊首負隅頑抗,所幸沒有了公孫判官,開封府衙依舊將案件處理妥當,無憂洞已滅,賊首再難逞兇,我大宋人才濟濟,國泰民安,特來恭賀官家!” 趙佶立刻明白了意思,從鼻腔里輕輕嗯了一聲:“你有心了!” 童貫知道,這位官家聽到那個礙眼的冷面判官,閻羅公孫身死,心頭已是大為滿意,看著附近的內侍宮婢都站在較遠的地方,趁著這個機會道:“只是查案之中,福寧宮的郭省使也在,對于兩位郡王生前之事頗為關切……” 趙佶瞳孔收縮:“郭省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