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好!我暴露了!” 雙方目光對視的一剎那,視線的主人立刻反應過來不對。 但在面色變化的同時,那人做出的應對不是慌忙逃竄,而是手伸入衣袍中,握住雙刀,隱隱探出一截刀柄,眉宇間露出威脅。 如今的講室內,太學生大部分是坐在蒲團上,密密麻麻,聚集擁擠,這般環境下自己一旦暴起發難,勢必能掀起一場大亂,你敢承擔責任,在這個地方動手么? 然而那人很快發現,對方那神光湛然的眼神里,根本沒有半分懼怕退縮,只是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 你可以試試! 或羨或妒的低呼聲逐漸遠離,連周圍的太學生都彷佛消失不見,在臺上臺下這般奇特的對峙中,那人渾身緊繃,每一分力氣都在積蓄。 “嘩嘩嘩——” “啪!” 可直到最后一本筆記翻完合上,他才勐然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動彈,那握住刀柄的五指,用力到完全發白,背后更是冷汗涔涔,卻又像是經歷了一場大戰。 而臺上的人卻似是早已移開目光,開始看向其他的學子:“諸位有什么疑惑,可以詢問了。” 眾人最好奇的一點莫過于:“閣下是生而知之者么?” 李彥微笑:“我非生而知之,是后天努力而得。” 一雙雙眼睛滿是不信之色,有太學生道:“自古皆有耳聞則誦,過目不忘,聰辯明慧之輩,然閣下所為異常驚艷,卻非生而知之,實難以取信。” 李彥清朗而沉穩的聲音傳遍四方:“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依在下淺見,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眼口豈不到乎?” 講室外聆聽的虞博士不禁側目,這番話看似淺顯,卻又蘊含著大道理,沒想到此人年紀輕輕,不僅自身有天賦,竟有幾分師者的氣度? 臺下許多太學生,也聽得若有所思,但同樣有不少人眼神尖銳起來,高聲發問道:“閣下有此奇能,當飽讀經書,才華橫溢,為何不傳習圣人之學,承襲儒門道統,而是一副武人打扮?” 李彥回答:“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不敢稱飽讀經書,才華橫溢,只是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而已……” 再回應了幾個問題,當眼見不少人由羨慕轉為嫉妒,隱隱露出敵視之色,李彥果斷停止,看向目標:“這位學子眼中求知欲最重,不知可有什么想問我的?” 眾多太學生的目光,唰的一下聚集過來:“這人是誰?”“好像是外舍生,居然也混了進來……”“此人叫朱武,確實是外舍生……” 那人沒想到自己居然會被這種點名的方式叫出,見露了身份,唯有起身行禮,以退為進:“在下朱武,區區外舍生,能于此地聆聽先生一番教導,就很是不易,不敢有所問詢……” 聽到他以先生稱之,不少太學生頓時皺起眉頭,這位固然有幾分奇能,但在儒家經義上并未展現出什么造詣,怎能稱呼先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