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是因為玄奘大師的唯識勁么?” 迎著智愿禪師那道溫潤中帶著洞察的目光,李彥升起一種奇妙的感應,心頭猛然一動。 他無疑是與佛門有緣的,大唐世界的佛門因而改變,若不是飛升得早,無數(shù)僧人都要說,謝謝你,因為有你…… 李彥做好事不求回報,倒是不指望感謝,不過唯識勁確實是他武學的轉折點,從那時起,百勝勁和唯識勁同修的他,徹底拉開了與同代武者的差距,也因為兩種不同風格勁力的研究,為后來自創(chuàng)千秋訣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更別提前五識眼、耳、鼻、舌、身的開啟,至今還在不斷增強他的身體素質(zhì),這就是頂尖傳承的強大。 唯獨遺憾的是,對應著統(tǒng)覺作用的第六識意識,總是有一線之隔,怎么也突破不了。 他馬上都要二十一歲了,居然還沒有開啟第六識,這像話么? 李彥也有過深入的研究,覺得這第六識,要么在生死逆境中掙扎,不斷挖掘生命潛能,不成功便成仁,要么就需要佛法精深,得到佛家中頓悟的契機。 前者是楊再威、初代“佐命”的路線,后者是啞叔和玄奘傳人窺基大師的路子,他兩種都不挨著,純粹以武道之路往上走,就欠缺了所謂機緣。 現(xiàn)在一股冥冥中的感應,似乎告訴他,機緣真的來了,不過李彥并沒有多么激動,反倒是十分平和地還禮:“大師過譽了!” 察覺到他心態(tài)的沉穩(wěn),智愿禪師眼中浮現(xiàn)出異彩,雙手合十:“檀越請入佛殿!” 眼見這新任主持態(tài)度變化,高俅并不知其中的奧妙,只覺得賊禿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得意地道:“林公子,我皇城司的手段如何?” 李彥低聲關照道:“高提點,那信子錢的事情,既然發(fā)生了糾紛,還是要好好解決,以免后面又生波瀾……” 皇城司向來是管殺不管埋的,只負責挑起矛盾,哪管怎么解決,但現(xiàn)在聽到后面有可能鬧開,高俅一驚,趕忙喚來手下。 低聲吩咐完畢,高俅快步追上,低聲道:“我讓那些僧人將欠債平了,相信那些鬧的百姓也能滿意離去了,罵名我來擔,苦一苦和尚便是!” “高提點做事認真!” 李彥失笑,他很清楚高利貸問題,是宋朝放任商業(yè)高速發(fā)展后必然導致的問題,當年的青苗貸也是弄得各地怨聲載道,別說治本了,治標都難,所以也不會多要求什么。 小小的插曲過后,一行人跟著智愿禪師,來到了中央的天王殿內(nèi)。 邁入殿內(nèi),一眼就看到正中三尊巍峨端坐的佛像,分別是毗盧遮那佛、藥師佛和無量佛,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大日如來、藥師如來和阿彌陀佛。 煙氣繚繞,從佛像前的三腳爐鼎中裊裊騰升,將沿墻環(huán)列的數(shù)十尊羅漢塑像隱于其中,朦朧的姿態(tài)愈發(fā)顯得威風凜凜,不可直視。 再看一根根粗大的立柱,上面也是精雕細琢,繪有佛學紋飾,配上彩繪斗拱,檐角高翹,內(nèi)外合力營造出一種深遠肅穆的氣氛,充滿著宗教的感染力。 高俅此時都不禁為這種氣勢所壓住,一時間內(nèi)心惴惴,反思自己會不會觸怒了佛祖,遭到報應…… “這是陣法么?” “不,沒到那程度,但肯定不是凡俗的手段了。” 李彥的態(tài)度則鄭重起來,這不僅是建筑的高明、佛像的威嚴和氛圍的塑造,他的靈慧還感受到了一縷縷天地元力的波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