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宋朝的財政狀態,在后世的評價里,一直是二極對立狀態。 很多人覺得強唐富宋,宋朝富得流油,也有很多人認為宋朝積貧積弱,錢荒嚴重,富裕個屁。 其實歷史從來都是辯證的,比如北宋,一面可以是東京夢華錄里,市井階層的繁華如夢,另一面則是東坡居士筆下,百姓忍痛殺嬰的苦難人間。 而北宋的朝政,自然也可以是一方面超過其他朝代的朝政收入,畢竟宋朝百姓在稅額上的壓力,是歷朝歷代最重,另一方面則是冗兵冗官的龐大支出,還有連綿不斷的自然災害。 賺得多,花的也多,貪污的更是不少,最后導致財政赤字,那么多錢收上來……沒了!全用光了! 所以才有了神宗朝的王安石變法,而這項變法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把財政赤字轉虧為盈,顯然不可能是生產力得到了革命性的突破,就是在全國物資的分配上做了極大的調整,重新分配了蛋糕,朝廷立刻就富了起來。 而在這種富裕的時刻,也是北宋財政收入巔峰的時刻,一年的朝廷收入,大概是六千萬貫。 后來到了哲宗朝,元右更化,廢除新法,朝廷財政收入立降五分之一,每年四千八百余萬貫錢。 這份記錄出自南宋,不能說就絕對正確,但相比起后世網絡上傳的北宋年收入隨便破億貫,準確度應該是要高上許多的。 所以葉季長夫婦金庫內的財物,相當于北宋朝廷稅收巔峰的十分之一,按照每年給遼國的歲幣是三十萬兩白銀,換算成文錢五十萬貫左右,這金庫里的錢可以給遼國十二年。 當然,庫內并不全是銅幣,還有大量的金銀珠寶,也恰恰是因為這樣,鐵門剛剛開啟,一股寶光就灑落過來。 印入三人眼簾,最為突出的,是一尊等人高大的純金明王像,身上刻著細致的紋路,散發著一層光輝,不僅照亮了小半座金庫,更是讓張清和徐寧瞠目結舌,久久回不過神來。 少東家看到明王像,則露出極度厭惡的表情,卻又上前站在邊上,伸手按了上去:“小心點,此物是陣眼,若是不通陣法者隨意觸碰,炎滅陣啟動,我們都活不了?!? 張清和徐寧聞言,趕忙繞著走,但看著一箱箱金銀珠寶,一袋袋整整齊齊的文錢,依舊難掩震驚之色。 甚至他們所在的,還僅僅是第一層。 正如少東家所言,這座金庫的建造極為巧妙,利用到了汴京下方無憂洞的空間,實際上是個凸字結構,鐵門所對應的是最上面的那個凸起,下面還別有洞天,存放著大量的錢財和寶物。 張清伸頭往下面探了探,漸漸恢復了思考能力,不解地道:“這么多財富為什么要存放在這里?” 少東家冷笑道:“很簡單,葉季長夫婦生性多疑,存在外面,誰也信不過,自然是在眼皮子底下最放心?!? 徐寧道:“那這些財物,他們準備用來做什么?” 少東家道:“商人積攢財富,有時候都不是為了用,而是存著舒心?!? “對于我那野心勃勃的父親來說,他希望成為六大商會的第一人,自然需要在關鍵時刻,擁有一筆龐大的金額,事實上其他五家商會,如果不變賣資產,一時間都拿不出這么多可以支配的錢財,這筆錢財若用好了,自然是一柄利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