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天下八大書院,都有士林中聲名顯赫的大儒坐鎮,歷代科舉也有相當一部分的進士,出自這些書院,哪怕在師資力量上,肯定遜于太學,每年的束脩費用也收得極高,偏偏有不少富商,喜歡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八大書院去學習。 因為太學里面的學子地位,往往要看朝中權勢,三舍法的考核也相對嚴格,一旦不合格,是會降舍乃至被逐出的,而書院中卻更容易使錢財,請名儒輔導。 再加上窮人家的孩子,欣喜于太學的吃住免費,富豪子弟又不在乎這些,相比起上大課,當然得到名師單獨輔導更加劃算,選擇八大書院也就正常了。 但他們現在來搶太學生名額,卻是令人氣憤,朱武就沉聲道:“此次太學僅僅招收一百名稚子,嵩陽書院就帶了六十名學子來,怕是有志在必得之意……” 蔣敬哼了一聲:“窮苦人家的孩子上太學,可以改變接下來的生活,能在八大書院上學的,卻根本不在乎這些,一百個名額,他們一下子想占去六十個,當真是過分!” 朱武道:“這是為了書院揚名,上屆科舉,嵩陽書院中進士的數目最少,生源也立刻變少,自然要抓住每次揚名的機會。” 李彥道:“如果這么說的話,嵩陽書院是相距汴京最近的,這次帶隊前來也正常,沒有我們,還真被他們成功占據了大部分名額……” 蔣敬稍稍沉默,朱武想了想還是道:“兄長,我們雖然這段時間一直在讓學子特訓,但跟京內其他書院競爭倒也罷了,這嵩陽書院精挑細選出來的學子,恐怕很難比過他們。” 李彥道:“不必擔心,如果是解試,最重要的還是知識的積累,考試的方法再好,做不出來就是做不出來,但蒙試本就是給稚子的入學所用,內容簡單,方法和心態就更重要了。” “退一步說,我們書院能來考試的,也只有五十多人,我是沒有自大到他們能全部考上的,能錄取三十人,就已經很好了。” 蔣敬和朱武被他感染,自信心上漲:“兄長所言極是!” 李彥笑笑:“等不了多久的,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確實不用等多久,蒙試的內容不多,時間也不長,真正的考試時間大概也就在一個時辰左右。 此時已經進行到大半,考場之中,有稚子開始交卷了,然后在教習的安排下,去下一個地點誦讀六經孝經語孟。 相較于童子試更加注重誦讀,太學的蒙試在筆試上要求更高,此時閱卷的博士一邊批改,一邊議論紛紛:“這么快交卷,又答得這般準確,應是出自八大書院吧?”“剛剛打聽了,嵩陽書院來人了。”“唉……京中學子,難矣!” 無論是因為出身貧寒,還是對八大書院與太學分庭抗禮的不悅,眾博士都是不太希望看到,八大書院的學子來搶占太學資源的。 不過對方真要這么做了,他們也沒辦法,畢竟太學蒙試是只要年齡適合的孩子都能來考,而出自大學院的稚子學問,確實比起其他同齡人要高出一截,得到錄取再正常不過。 然而也有博士觀察細致:“你們發現沒有,剛剛那些交卷的學子衣著,都很樸素,不像是富家子弟。” 此言一出,其他博士反應過來,頓時詫異:“難道不是嵩陽書院的學子?” 他們再度看向試卷,發現這些學子風格相似,沒有一個全對的,有的甚至空了題目,但綜合來說,答題速度又快,準確率又高,這般水平,只要誦讀那塊過關,錄取應該沒有問題。 終于有博士忍不住了:“等那些學子答完后,去問一問,他們到底出自哪座書院?” 當得到了答桉,卻令眾博士不禁更奇怪了:“歲安書院……京中有此書院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