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哥和軍師以為如何?” 時間緊迫,高俅和蔡京到位后更要整合各方,李彥僅僅在聚義廳待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告辭離去,騎上獅子驄北上滄州。 但就是這短短的半個時辰,給予吳用的觸動極大。 除了韓錦孫心不在焉外,其他人也露出思考,剛剛送走了這位,立刻圍到晁蓋和吳用面前詢問。 晁蓋張了張嘴,一時間好像清楚了許多,但又說不出來,看向吳用:“軍師以為如何?” 吳用放下羽扇:“林公子考慮的是兩國戰爭的大局,所言也皆出于此……” 他深吸一口氣,開始具體翻譯:“此番遼國南下,無論是打著何等旗號,都是主動撕毀盟約的入侵之舉,所圖的莫過于占據河北河東之地,再搜刮財富!” “若是那位新登基的天祚帝自大狂妄,或許還想打到汴京城下,完成昔日遼國蕭太后和遼圣宗未能實現的愿景!” “遼人鐵騎最利,擅長野戰,不擅攻城,北軍必定駐守于各大城池堡寨之中,抵擋遼人進攻,無暇顧及城外,那大名府以北,自然淪為契丹的狩獵場,糧草補給全從其出。” “所以單單截斷遼人的運糧路線是無用的,當年二十萬大軍孤軍深入千里,一路打到澶淵之下,也補給無礙,正因為他們肆虐整個河北,搜刮三尺,屠殺無數。” “在此局勢下,林公子訓練鄉兵團,顯然是抓住了重點。” “各大重鎮若能軍民一心,守城無礙,遼人再在鄉間受挫,勢必進退失措,此戰就贏了。” “若是北軍無膽,據守城池都能出錯,鄉兵團就得臨危受命,承擔起軍事重任,此戰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聽到這里,晁蓋不解:“如果北軍都潰了,區區鄉兵能成大事么?” 雷橫也道:“怕是不如我等綠林好漢悍勇吧?” “關鍵是紀律的約束。” 吳用道:“或許少量廝殺,鄉兵確實不如我等綠林中人悍勇,可面對正規的軍隊,綠林強人散漫,就是烏合之眾,鄉兵卻要容易訓練得多……最妙的是,林公子先訓練滄州鄉兵。” 朱仝奇道:“這又有什么說法?滄州不是邊境么?” 吳用提醒道:“滄州地勢低,洼淀縱橫,足以阻擋遼人鐵騎的南下欲望,但也正因為這樣,滄州的人口是河北州縣最多的,遼人此番南下,絕對會去那里掠奪糧食。” 晁蓋恍然:“面對少量敵軍,鄉兵才能發揮出優勢,如果一沖即潰,士氣大喪,也就談不上練兵了。” 吳用點頭:“不錯!百年和平,一朝開戰,不能對士氣期望過高,如果一開始就敗了,往往就是一敗涂地,再無挽回的可能,唯有以戰養氣,才能讓戰意愈發高昂!” “而有了滄州鄉兵,可以再練雄州、霸州、保州、定州,乃至往河北腹地發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