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七百八十三章 大遼漢民,那么忠誠的代價是什么呢?-《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第(1/3)頁

    “界河對面的信件又來了,這次倒是有些不同……”

    “兩國重歸和好么?唉,若是那般就太好了,但已經打到這般地步,又談何容易啊!”

    漢民將領聚于一堂,竊竊私語。

    自從遼太宗確立了“因俗而治”的統治政策,遼國的基本國策就是蕃漢分治,即“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

    為了安撫治下的漢人,遼國的皇帝登基時,甚至要采用了兩套儀式,一套是契丹本民族傳統的“柴冊禮”,另一套則就是模仿漢家皇帝登基時所舉行的“大冊禮”。

    當然最實在的,還是在選官制度上,遼國也采用兩種方法,北面官通過世選,類似于“世卿世祿”制進行補充,南面官則通過科舉來選任。

    不過制度永遠只是制度,真正實施起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隨著時間推移,更是會改變。

    在座的這些漢民將領都很清楚,漢民在遼國的官場晉升自有其規律。

    簡單總結,巴結好契丹貴族,就能升官。

    主子是誰要弄清楚,否則真以為一視同仁,或者說靠能力上位,哪邊涼快哪邊待著去。

    當然,能坐在這里的,都是功成名就了的既得利益者,雖然頭上有個契丹爹,但他們是真的想要和平,既不想遼國打過去,又不想宋人打過來。

    因為無論是哪一方有劇變,官場上是否還能有自己這些人的一席之位,就很難說了。

    所以時遷之前以統一光復為名,勸他們倒戈以降,這群人嗤之以鼻,直接拒絕不受。

    現在換成和平的名義,倒是戳中了他們的心思,頓時討論起來。

    “陛下已經逼得南朝天子遠逃金陵,如此功業,前人難及,為何不班師回朝呢?”

    “陛下心氣太高了,受阻于大名府,豈能甘心?”

    “我看南朝四大都城,至少要破一座,以犒賞三軍,日后再圖南下,才有各族追隨!”

    “依我之見,是那外戚蕭奉先進讒言,陛下身邊有奸臣啊!”

    “噤聲,這是我們能議論的么?”

    ……

    “閉嘴!你們這些話都不該說!”

    正在低聲議論呢,一道雄厚的聲音突然從后面傳來。

    眾人大驚,看到來者后更是立刻起身,發自內心恭敬地行禮道:“孫團練。”

    來人叫孫忠,字獻誠,掌一州軍政的涿州團練使。

    這在北宋基本是貴官,不掌實權,遼國內地位也很尊貴,漢民將領做到這個位置,基本上就到頭了,以孫忠四十出頭的年齡,受到的榮寵和信任可見一斑。

    走過來的除了孫忠,還有張起和謝武,都是燕云之地排名靠前的武將,也是威望很高的漢民頭面人物,眾人能為之馬首是瞻。

    三人聯袂而來,一群漢民將領頓時凝重起來,聽著孫忠嚴厲地道:“在這個關鍵時刻,你們居然還聚在一起,是真的不怕惹禍上身,累及全族么?”

    漢民將領臉色微變,實際上他們一直如此抱團取暖,突然分開也會招惹嫌疑,欲加之罪總是何患無辭的,不過孫忠是好意,倒也不會有人特意駁斥,都低下頭去。

    孫忠剛剛的話只是定一下基調,接下來的話才是關鍵:“界河那邊的信件,接下來看都不要看,統統上交給殿下的親衛,有多少交上去多少,并且要第一時間交上,明白了么?”

    漢民將領趕忙點頭,開始表忠心:“請孫團練放心,我等對大遼忠心耿耿,豈會與南朝勾結?”“我等生是大遼的人,死是大遼的鬼,自當守衛疆域,忠貞不二!”“絕不中那離間之計!”

    然而孫忠不喜反憂:“你們這般隨意的態度,就是還不知道我們已經面臨何等危機……”

    漢民將領一怔,就聽旁邊的張起道:“你們可知道營州、平州和灤州的失陷?”

    眾人紛紛應聲:“當然知道,聽說是一群從山東而來的賊寇,從渤海登陸了營州,再趁我前線不備,才竊奪了三州……”“只要前線不失,那三州又有何要緊?”“后方的謠言不必理會,只要我等前線不亂,各地的百姓亂不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