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當這個念頭從腦海中浮現出來,氣氛已經變得不同,恰在此時,李彥的聲音響起,無比清晰地傳遍四方,連遠遠的圍觀百姓都能聽見:“出于萬死無一生之望,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 “那是什么意思?” 城頭上文化造詣樸素的好漢們一怔,面面相覷,下方的眾多文臣面色劇變,而圍觀群眾里面,倒是有書生秀才向左右解釋起來:“這是漢朝十三將士歸玉門的典故……” 那是東漢時期的一項壯舉,耿恭等數百漢人英雄在孤城堅守,抵擋數萬匈奴士兵整整一年,大漢朝廷在明知得不償失的情況,也沒有拋棄放棄,派兵將抵擋異族的英雄迎回的故事,可謂蕩氣回腸。 但用在這里,就是極度諷刺,關勝、呼延灼、楊志等將領氣得面色通紅,羞惱至極。 他們明明是忠君報國之士,如今卻被比作匈奴蠻夷,換成以往,自可當成賊人的癲狂,一笑了之,置之不理,但結合高求被冤的事件,還真的不能無動于衷。 更有甚者,之前堵在衙門前、大理寺前的抗議者們,也紛紛吸引過來,人群里不知是誰呼應了一聲:“出于萬死無一生之望,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 然后聲浪一波接著一波,一時間城頭上下,都是這個高呼:“不為大漢恥!不為大漢恥!不為大漢恥——” “軍民洶洶,不能彈壓,將奈之何,將奈之何……” 何執中的臉上已經沒了血色。 曾幾何時,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大宋,家中沒有大門,只能坐視異族的劫掠。 現在,光復了燕云十六州的趙宋,將奪回大門的英雄下獄,然后內宅被攻破,幾百個彪形大漢坐在里面,就是趕不走,還在高呼不為大漢恥。 言下之意,就是以大宋為恥? 不愧是宰相,這份理解很正確。 如果趙宋皇室的名望,有一個直觀的曲線,那么從遷都南逃開始,它就開始快速下降,到了之前簽訂宋遼寶右之盟,經過了一個較大幅度的勐跌,再到了將高求抓捕入獄,又是一個巨大的跌幅。 但終究是有百年的統治積累,哪怕再糟蹋,也還沒有透支到底。 直到此時皇宮被占, 朝廷官兵束手無策…… 這種瘋狂下跌的速度,已經是垂直下落! 別說何執中臉色慘白,王黼都渾身顫抖,深吸一口氣道:“何相公,這件事太大了,現在必須進宮請示陛下,除了官家外,我們誰都做不了主啊!” “恐怕陛下也不會有什么決斷……” 作為驟然提拔的宰執重臣,何執中這段時間也跟趙佶接觸了許多,已經看出這位官家是毫無擔當的脾性,并不奢望在這個危急時刻,能從對方嘴里聽到什么好辦法,目光閃爍著,突然喃喃自語:“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系者解得……能 讓賊人退去者,難道說只有大理寺獄內的那個人了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