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遼國之前全盛的時候,都還是要與趙宋保持互市貿易,并且每年通過澶淵之盟獲得的歲幣,在兩國貿易逆差中都被賺了回去,每年還反過來被賺四十萬兩。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相比起地大物博,日用品樣樣不缺的中原王朝,草原游牧民族的許多生活物品,必須從中原獲取,就連遼國這種半游牧半農耕的政權,都需要中原的茶,貴族則迫切需求絲綢和香藥。 遼國算好的,西夏受到的限制更大,歷史上大宋這邊一閉市,就能折騰得對方國內大亂,也促成了西夏三番五次的入侵,打了仗后立刻派遣使者議和,為的就是重新互市。 用打仗求著對方做買賣,這聽起來很古怪,但歷朝歷代還真是這么個模式,不斷上演…… 而遼國原來是半游牧半農耕國家,因為它占著燕云,農耕的糧食全從燕云之地來,讓游牧民族的不穩定性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現在燕云沒了,就恢復成了普通的草原游牧政權,這個時候燕云花費大力氣整頓走私,以致于天祚帝都要急眼了:“這可如何是好?” 蕭兀納想到近來收到燕云勤修長城的情報,緩緩地道:“早不來晚不來,偏偏是我等大軍來攻時,燕云走出這一步,顯然是早有謀劃,上兵伐謀,攻心為上!” “一旦從互市上面限制我們,擾亂我大遼國內局勢,后果不堪設想,如今之計,唯有兩條路可走了!” 耶律延禧趕忙道:“太傅快說,哪兩條路?” 蕭兀納道:“第一條路最直接,也最困難,就是在短時間內徹底擊潰鄉軍,重奪燕云!” 耶律延禧皺起眉頭。 如今鄉軍的實力已經令人非常忌憚,本以為其南下奪取河北山東,燕云會空虛,可從剛剛所見,依舊是軍容整肅,士氣如虹,猛將如云,兀顏光就是直觀的體現,可謂當頭一棒。 而根據斥候情報,對方這一年間不僅筑長城,更是修建了眾多堡寨,構成完整的防御體系,在大名府下吃了那么大虧的他,實在不敢說追求速勝…… 至于蕭兀納的言外之意,也很好理解,一旦時間拉長,與中原徹底斷了貿易的消息,在各個部落傳播開來,國內本就動蕩的局勢,恐怕是火上澆油,更要大亂了。 耶律延禧心中否決了這條,然后明白了另一個選擇是什么:“太傅的第二條路,是遣使議和么?” 蕭兀納點頭:“不錯,要么打要么和,既然速勝的機會不大,與其我軍一味猛攻,自亂陣腳,倒不如派出使臣,與這位已經與宋廷翻臉的鄉軍總教頭議和,相信此人肯定也是樂于見得的,一旦開放互市,我們要速速穩定國內,同時要設法與西夏修復關系,再想找尋其他的貿易之法……” 耶律延禧心中終歸不甘,道:“太傅此前不是說過,通過使臣,可以散布對鄉軍不利的消息,借南朝之刀殺之么?” 蕭兀納直接否決:“此一時彼一時,這法子已經成不了了,我們接下來若要議和,是真的議和,兩方罷戰,開放互市……老臣知道陛下擔心什么,但南朝終究還有一支西軍,精銳強橫,只待他們與鄉軍拼得兩敗俱傷,我們還是大有機會的!” 耶律得重暗暗點頭,十分贊同。 說白了,此番遼軍來攻,就是準備撿軟柿子捏,現在見硬骨頭啃不下,又被對方卡住貿易的脖子,就想要縮了,議和是名正言順的手段。 但耶律延禧沉默了片刻,還是不愿。 之前的宋遼寶祐之盟對于宋人來說是奇恥大辱,對于他來說也不好受,畢竟盟約里面認趙佶為兄長,還自承污蔑其弒殺向太后之罪,向兄長請罪,這就更丟臉的了,如果現在跟割據一方的鄉軍議和,,那自己顏面何存? 所以他找了個借口:“此人不比南朝皇帝,懦弱無能,一旦真正議和,我們便是受制于鄉軍,一步退步步退,我大遼的勇士不懼犧牲,朕還是想要拼一拼!” 蕭兀納并不意外,嘆了口氣:“陛下既然如此說,那就派出精銳斡魯朵夜襲,若能取得成效,鼓舞三軍士氣,此戰就還有取勝之機……” 天祚帝精神一振:“這個法子好,先打,如若不成,再講和也不遲!” 耶律得重擰起眉頭,真要這么做了,對方拒絕議和又該怎么辦?未免太過自我…… 但他不敢說。 而蕭兀納就直接了,一句話說得天祚帝臉上青筋直接暴起:“陛下想要嘗試一戰,老臣自當遵從,可對方若由此拒絕議和,陛下能否接受臥薪嘗膽,進獻歲幣?” 相關 第八百四十九章換成遼國簽訂城下之盟,進獻歲幣,與鄉軍議和?_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