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般一想,李格非又準備去教育兒子,多布置些功課,省得后面顧不上…… 正要折返書房呢,老仆再度入內,這次帶來的消息,卻令他失聲驚呼:“簡王殿下?確定么?快,備馬!” 與王氏匆匆關照了幾句,都不準備馬車,直接將馬牽了來,五十多歲的李格非翻身上馬,往衙門而去。 一路上,他驚喜交集。 實在是簡王趙似的失蹤,在臣子們看來,與死亡無異了,特別是李格非當時還是參與政變計劃的,后來得女兒提醒,才反應過來那很可能是趙佶為了洗刷弒母罪名,利用簡王所做的局,心灰意冷下直接辭官歸鄉。 他都只能抽身而退才保住家人,那首當其沖的簡王,在大火里面喪身的可能性太大了,所以簡王能夠重回,李格非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過到了衙門口,李格非就知道這個消息屬實,因為等待的不止他一個人,一群儒生已然聚集。 放眼望去,個個氣度不凡,都是趙宋出仕過的士大夫,之前不愿侍奉二主,各自賦閑在家,此時匯聚在燕京,其實就是為了南邊的那個消息而來,如今齊齊出現在衙門口,翹首期盼,又是因為簡王入燕京的傳聞。 其中一位面容清矍,文翰氣十足的老者,正是剛剛還遞上拜帖的晁補之,見到李格非眼睛一亮,快步上前見禮:“文叔,經年不見,別來無恙否?” 聽到這位的稱呼,眾人的目光唰的一下轉過來,眼中頓時浮現出熱切之色:“文叔兄!”“見過李公!”“李公安康!” 李格非避不開,也不準備避了,一一與之見禮,然后來到晁補之面前:“無咎兄也是因為簡王殿下而來的么?” 晁補之點頭,帶著迫切地問道:“聽聞簡王殿下是從大名府送來燕京的,此事當真?” 李格非道:“我也是剛剛得知,尚且不知真偽,但鄉軍最重辟謠,消息既然傳開,就不太會是假,皇天無親,唯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啊……” 這句話出自《尚書》,意思是老天爺是不親近誰的,只輔佐有德之人,民心是無常的,只懷念仁愛的君主。 晁補之目光閃動,立刻警惕起來:“此事干系重大,不可輕定!” 李格非也只是鑒于昔日的情分,輕輕點了點,并不想跟這位從正統、法理的角度爭辯。 因為他很清楚,如果簡王真的出現,并且投了燕云,那掀起的狂瀾,比起金陵朝堂爭論的封王要大得多! 不僅是李格非和晁補之,來此的士大夫,都是抱著類似的念頭。 簡王固然不能代替趙宋皇族,但作為哲宗皇帝的同母弟,章惇曾經舉薦繼任大寶的人選,地位非同小可。 更何況這位趙似,還是很有可能被現在的官家迫害后失蹤,在如今“天數有變,神器更易”的時候,這個人的出現實在太敏感了…… 相比起這群士大夫,衙門內的官員進進出出,則是忙碌著自己的事情,沒有一位駐足圍觀。 李格非之前僅僅是有所耳聞,此時親眼所見,發現相比起趙宋政局的懶散和拖延,這里的精神風貌無疑不同,心中的那個念頭愈發確定。 如此發展下去,那位會越來越容不下前朝的士人,偏偏這群人還自作多情,以為自己多么重要,下場如何,自不必說…… “來了!來了!” 正當眾人神情各異,為自身立場考慮時,最眼尖的一位士人低呼了起來,很快大家也看到,護送的鄉軍出現在了街頭。 對于趙宋的高官重臣來說,僅僅數十人的護送排場,未免過于寒酸,但在如今的燕云,得鄉軍全程護送,已經是高規格的待遇。 何況為首的呂方和郭盛兩員將領,也是即將入選書院四期五期學員的小將,前途無量。 不過這回,大伙兒的注意力都不在他們身上,而是中間保護的馬車里,掀開布簾走下的郎君。 “簡王殿下??!” 李格非第一時間迎了過去,因為他一眼認了出來,雖然黑了瘦了不少,不再如那時久居王府的白皙富態,但確實是簡王趙似沒錯。 趙似則看著變化不大的李格非,眼眶微紅,淚水滾滾而下,泣聲道:“李公!李公??!” “殿下,老夫是吏部員外郎啊……”“殿下,老夫是禮部郎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