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天寵重重點頭,卻又 有所顧慮:「可陛下的詔書有言,我等需盡人道之事,萬萬不可阻礙神道復蘇,這滅了多少倭寇,才算是盡人道之事呢?」 嘉靖對于神道復蘇萬分期待,又聽陶仲文的挑唆,害怕明軍被倭寇打敗,妨礙龍王的蘇醒,才有了此次朝廷全力的支持。 問題是李天寵不知道,嘉靖到底要怎樣的戰績,才算滿意。 海上不是陸地,有一座座城池可供攻克,如今徘回在東南沿海的倭寇,恐怕有十萬以上,如今這座雙嶼港上僅兩千倭寇不到,剩下的那些散落在大大小小的島嶼,且不說明軍不強,就算是無敵之師,也沒辦法一處處清剿過來。 胡宗憲就是為此而來:「下官以為,要選擇一個威脅最大的倭賊頭目,加以平定,方能不負陛下所望!」 李天寵沉聲道:「徐海?」 此人是目前劫掠沿海地區最嚴重的倭賊頭目,也是被百姓畏懼地稱為惡蛟轉世之人,因為其麾下船只所過之處,都是風平浪靜,反倒是與之匹敵的官船在海浪里掀翻了不少,長此以往,官軍愈發不敢與之匹敵。 然而胡宗憲卻搖了搖頭,道出另一個熟悉的名字:「瀝港,汪直!」 李天寵奇道:「汪直?你覺得此人是最大的威脅?」 對于后世來說,談到嘉靖朝的倭寇,汪直就是一個繞不開的人,但在如今這一年,汪直還不是東南抗倭的主要對手。 恰恰相反,他甚至主動配合官府,平定了好幾股燒殺掠奪的倭賊,維持著沿海秩序,所以不少官員為其說好話,在百姓口中的名聲更是不錯。 胡宗憲沉聲道:「相比起徐海居無定所,四處流竄,汪直一直在瀝港,希望重現雙嶼港的繁華,成為另一個海上行私的最大據點。」 「這個人野心勃勃,又會隱忍妥協,與我大明官府周旋,壟斷了閩浙到倭國,倭國到南洋的商路,控制的船只已近兩千艘,直接隸屬于他的百姓多達十萬人。」 「倭國對外的貿易,更是被他幾乎壟斷,不少大名甚至對其送禮上貢,絲毫不敢怠慢,儼然將之當成強大君王對待,如何不是最大的威脅呢?」 …. 李天寵聽得面色劇變:「此言當真?」 胡宗憲不好說,這些情報是朝鮮商人提供,但先生既然如此篤定,他也毫不遲疑地點頭:「八九不離十!」 李天寵想到明軍的戰斗力,第一個念頭是:「能否安撫?」 胡宗憲道:「朝廷想要安撫汪直,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開海禁。」 李天寵搖頭:「絕無可能因為一商賈而開海禁!」 胡宗憲接著道:「確實不行,海禁一開,汪直就是最大的海商,并且光明正大地成為海洋上的霸主,到那個時候,朝廷的船只同行,恐怕都要仰此人鼻息!」 「關鍵是相比起其他海上盜匪,汪直與倭國的聯系太緊密了,我們就算現在容忍,此次神道復蘇的事情,此人也可能與倭人勾結,若是真的影響了大局,后悔也來不及了!」 最后一句讓李天寵神情嚴峻起來:「既如此,掃蕩周邊,調查汪直,稍有異動,立刻進攻瀝港!」 …… 「汪直是心腹大患,此次未雨綢繆,若能將這個禍端平復,哪怕無法徹底剿滅倭寇,也能讓倭情大為減緩。」 聽了乘船而來的徐渭傳話,李彥點頭。 胡宗憲做得不錯,雖非抗倭統帥,卻能定下正確的戰略目標。 如今的汪直,還沒有和朝廷徹底撕破臉皮,忽商忽匪,甚至幫著朝廷殺倭寇,目的就是一家獨大,積蓄力量,最終要挾官府,開港通市。 從歷史的角度上看,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中國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