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拿小刀劃開被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塑料袋,里面裝著一打打淺墨綠色的萬元大鈔。 一共十六打,每打是一百萬,剩下的還有點零錢。 韓國這邊,紙幣現(xiàn)在最小的面額是一千的,再往上就是五千、一萬和五萬的。 除了最大面額的五萬,其他的面額都算是市面上比較常用的。 摸著手里的錢,張秦川又用塑料帶包好,放回暗格。 走出房間打開電視。 一邊按著遙控器調(diào)財經(jīng)類的頻道,一邊想著錢的事兒。 ... 仁川這邊,經(jīng)濟肯定是比不上漢城的,本地普通鄉(xiāng)鎮(zhèn)居民,平均月收入差不多有個七十萬左右,這已經(jīng)算是不錯的了。 而像是外國過來的務(wù)工人員,收入是達不到本地人的水平的。 他們往往只能有本地人60%到80%的薪資水平,就這前提還是有合法身份的那種。 前些年兩國建交前,東北朝鮮族因為語言的優(yōu)勢,就有人來韓國這邊打工,后來建交后,政策變好了,來這邊的朝鮮族人就更多了。 張秦川手上動作一頓,想了想他前幾年的記憶,那時候...國內(nèi)的工資好像一個月也就幾百塊吧,具體是多少,他也記不清了,因為他當(dāng)時還小,又打不了工,對這些東西記憶不深,反正他就只記得,從韓國回來的那些人說,來這邊打幾年工,帶著錢回去就夠蓋房子娶老婆了。 他老爹在的時候,是個老古板,從來不聽張秦川的建議,而他老娘呢,聽人說的多了,腦子里都是韓國這邊如何如何好,有了對比,哪里還會看得上國內(nèi)做生意那種小打小鬧? ... 看著電視上,財經(jīng)頻道新聞畫面最下方的滾動條,上面有各國貨幣的最新匯率,張秦川又往電視前湊了湊,等著輪播到華元的匯率。 “???” 122:1? 看著電視上的匯率信息,張秦川愣了愣。 這兩年他一個月的月薪,自從有了這個場子后,大概是六十萬韓元左右,年底還有勇哥給的抽成紅包,比以前的月薪要多了許多。 他已經(jīng)在這個場子干了兩年多了,這一千六百八十萬韓元的存款,是他除了日常花銷之外,將近五年時間辛辛苦苦攢出來的。 以前他對這筆錢沒啥概念,仁川這邊的房價,通常是按坪算的,市里面房價,如果把坪換算成平方差不多已經(jīng)一百多萬韓元一平方了。 按照他這個存款,連買個小面積的公寓都不夠。 但如今對照電視上的匯率,換成華元,這差不多是多少錢來著? 十三四萬? 如果再加上他今年這半年的工資,那... 頂天一共也就十五六萬吧? 帶著這點錢回去...夠不夠買房娶媳婦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