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亞伯之所以讓太平洋商業銀行,選擇運通公司。 是有原因的。 運通公司的商業銀行業務,在銀行中并不是最出色的。 頂多算得上中流。 可運通公司的商業銀行業務。 在這個級別的銀行當中,因其成平臺成體系的原因,卻在全球覆蓋率極高。 這顯然是得益于它非常成功的高級客戶旅游服務。 論全球覆蓋率的話,運通這家中型商業銀行,在全美國銀行業估計都能排得進前五。 要是太平洋商業銀行,能夠與運通公司合并或者吞并運通公司的話。 那目前太平洋商業銀行里,幾乎約等于沒有的海外業務,一下子便能打開局面。 同時運通銀行的規模,剛好也處于太平洋銀行有希望吞并的那個幅度。 再大一點,以太平洋商業銀行和亞伯現在的實力也吞不下。 更關鍵的是,從去年九月份開始。 運通公司的業績便一直很差。 該銀行的股價, 從1996年最高的時候一股高達160美元左右。 跌到了去年九月份,最高就只剩下27.35美元一股。 跌到2001年1月底,已經只剩下13.65美元一股了。 它的總股本是13.6億股左右。 用現在的股價來計算。 運通公司的市值,只剩下13.59億X13.65。 也就是運通公司目前市值,只有185.5億美元左右。 它是道瓊斯成分股里,目前最便宜的一個公司了。 這樣一家自有總資產超過兩百億美元,托管資產超過1600億,市值185.5億美元。 這種公司在港島的大劉那種“股市狙擊手”眼里,絕對是非常優質的公司。 但人家運通公司,股價最高的時候一度超過160美元一股,總市值甚至超過兩千億美。 它曾經到達過巔峰,現在跌落了下來,看樣子還要繼續跌落。 可它的公司內部卻一直都非常穩固,原因就在于這幾乎就是一支機構股。 什么叫機構股? 就是股票持有者,大部分都是機構,也就是投資公司、銀行和金融公司、財務公司。 作為一家有著超過150年歷史,品牌價值深入歐美世界人心的公司。 甚至都能被選入道瓊斯的服務行業公司。 它超過80%的股份,被各種大大小小的機構持有,持有它股票的機構超過900個。 目前它的第一大股東,名字叫伯克希爾,就是巴菲特的公司。 巴菲特的公司持股1.5161億股,占運通公司總股本11.4%。 巴菲特對運通公司的鐘愛,在后世是非常有名的。 第二大股東是先鋒領航集團,它持股超過9%。 前二十大股東,持有了運通公司超過50%的股份。 其實沖它道瓊斯成分股這個屬性,就讓它從不缺投資者。 亞伯和美國太平洋商業銀行,想要吞下美國運通公司的話。 可以說難度很高。 但好就好在,上次的美元/日元一戰中。 史密斯資本除了現金的獲利以外,也讓亞伯獲得了很多好處。 這些好處里面,就有許多運通公司的股票。 在那段時間里,亞伯陸陸續續獲得了大約6.9%的運通公司股票。 再加上美國太平洋商業銀行,這段時間以來在市場上逢低吸納掃貨。 如今史密斯資本,再加上太平洋商業銀行。 兩個公司持有的運通公司股票,已經有8%左右了。 這個比例,已經可以排在第三大股東的位置。 現在的問題是,運通公司在二級市場中的股票,大約只有18%左右。 還已經被亞伯掃了3%左右,現在頂多剩下15%左右。 其他全都在機構手上。 這就讓太平洋商業銀行,想要收購運通公司股票的話。 哪怕把這15%的股份全掃了,持股比例也都沒超過25%。 剩下的股份,就只能在一級市場上面。 也就是在那些機構手上購買。 但一旦亞伯做出掃貨,或者想要收購吞并的姿態。 運通公司的股票勢必狂漲。 估計光是掃15%的散股,可能就要花費上百億美元。 關鍵是可能還掃不到。 因為在那個過程中。 那種資本上的血腥味,勢必會引來全球美股投資者的注意。 本身運通公司又是優質公司。 屆時整個收購成本,可能會超過500億美元以上。 這就讓亞伯無法接受了。 好在“天賦”告訴亞伯,今年運通公司還會一直跌。 13.65不是它的終點。 在今年9月份,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在全美國抄底的機會。 比不上2008年那次。 但在零八年到來,這會是最好的機會了。 亞伯的目標是。 在那一天到來之前,籌集最少超過600億美元的資金,然后開始抄底。 至于運通公司的事情,稍微可以放一放。 2001年,2月5日。 上午。 洛杉磯。 米高梅公司,頂層的董事長辦公室。 亞伯無聊的躺在辦公室休息區的沙發上,玩著手機上的貪吃蛇。 他在等現在正在貝弗利山山腳下,和索尼哥倫比亞談判的艾倫的電話。 如果他們能趕在中午之前回來,正好可以一起吃午餐。 到時候亞伯也可以了解最新的進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