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站著如嘍啰-《美利堅財富之路》
第(1/3)頁
如今的英倫三島,已經可以算是老美的海外經濟殖.民地。
這才是英倫三島,還能保持一定影響力,保持國際金融大都市的原因所在。
勞埃德銀行內部,本身就有大量來自華爾街的股東。
但這些華爾街股東里,既沒有史密斯資本。
也沒有灌木家族,更沒有軍工復合體。
克萊文此時擔心的,就有亞伯究竟是不是北美十三洲軍工復合體利益代表的顧慮。
如果只是亞伯想要入股勞埃德銀行。
那勞埃德銀行就算不拒絕。
也可以只是稍微意思意思,分個0.1%,0.2%左右的股份就行。
可萬一如果亞伯是灌木,或者他們背后的軍工復合體的利益訴求。
那就不能隨便應付了。
會出事的。
正因太了解如今英倫三島和金融城的情況。
克萊文在亞伯這個簡單的要求下,陷入了無限的煩惱中。
仔細思考一番,克萊文不敢明確拒絕,也不敢直接答應。
勞埃德銀行的首席執行官輕聲回應:
「非常感謝史密斯先生您的看好。勞埃德銀行深感榮幸。至于您的入股要求,勞埃德銀行會仔細考慮,一個星期.不,三天以后,就會給您一個答復。」
亞伯笑著點頭。
其實亞伯可沒有像克萊文想的那么多。
克萊文要顧慮亞伯身后的身份,和他可能代表的美國利益團體。
這純粹是克萊文對自我腦補。
亞伯的目的很簡單。
勞埃德銀行是英國龐大的金融集團之一,也是歐洲最有影響力的金融團體之一。
他覺得自己要是想要在歐洲玩金融,痛快割韭菜的話。
自己在這邊,就不能沒有一個立足點。
像勞埃德銀行和匯豐,亞伯覺得都是自己在這邊不錯的立足點。
要是可以購買一部分股份,成為它們的股東的話,會更安全一些。
只是歐洲的情況,比美國那邊復雜多了。
尤其是英國,面對來自老美的利益訴求時,往往嘴上很硬,但永遠都是跪得最快的那一個。
主要是面對美國的時候,英國跪得真的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和克萊文的談話,也因為這位勞埃德銀行CEO重重的顧慮,和他嚴重的自我腦補而被結束了。
這次過來英國。
亞伯的顧問團們研究了很久,不是亞伯一拍腦袋,馬上就過來了。
顧問團研究了半年,實際上是認為這時候的英國,除了金融、傳媒以外。
這個國家,甚至是大半個歐洲,對亞伯來說,已經沒有了太多的投資價值。
英倫三島的國力早就大不如前,跟著國家一起衰落的是這邊的資本和企業。
更何況早在撒切爾時期,這個國家的利益也早就被瓜分了個干凈。
亞伯想入場的話。他進入的不是一片藍海,而是一片早就有主了的紅海。….
這片紅海里的主人們,更關鍵的是其實并不是英國人。
提米·歐文剛才對阿布、艾莫·阿拉慕丁等人介紹的那些公司,全都是英國各個領域的巨無霸。
它們每一個的背后,都有著濃郁的油人或者說華爾街資本的影子。
簡單的說,就是英國這些壟斷巨頭公司,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美國資本在里面。
英國資本,說白了就是美國資本的一個化身。
確
切的說,應該是美英資本。
這種情況和翰國、霓虹其實很像,都不過是華爾街的海外經濟殖.民地罷了。
換句話說,亞伯進入英國市場,其實就是進入了美國一個海外市場而已。
除了他自己,正準備制造的新能源賽道以外。
不管他進入英國哪個領域,其實都是在與美國那邊的賽道原領先者競爭。
頂多也就只是換了一個競爭的地方,其他并沒什么太大的不同。
之所以把傳媒和金融特別挑出來。
是因為顧問團也覺得老板在金融方面基本無敵,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至于傳媒,則是亞伯要求的。
英國不是美國,這邊不能為亞伯提供選票。
那他在這里,也沒有惠及普通人的必要。
用金融割韭菜賺錢,用傳媒控制輿論喉舌,滿足這兩點就足夠了。
至于其他行業,只要能夠在美國那邊做大。
那在美國的海外經濟殖.民地,想要做大都不會太難。
參考亞伯這個想法,他的顧問團為他制定了英國或者說歐洲計劃。
基本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金融與傳媒身上。
其他方面,要么是亞伯的愛好或者樂趣。
比如投資足球、F1,這些都是亞伯的愛好和一時興起。
要么就是輔助金融和傳媒的某些領域。
其他方面,亞伯沒興趣的情況下,顧問團也不會為他列出太詳細的計劃。
如今按照顧問團幫亞伯設計的計劃。
亞伯下一步,就是要在英國和歐洲,繼續大量收購報紙、電視臺。
然后在這邊入股,甚至收購歐洲的那些銀行、金融集團。
達到在金融上影響,在輿論上控制的目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跟著亞伯一起過來的,還有1450信息咨詢公司
這個公司來了一個星期,就已經在歐洲這邊,申請成立9個NGO組織了。
這些組織覆蓋了環保、文化、青年交流、互聯網等等領域。
索羅斯未來會做,甚至現在就已經在做的事情。
亞伯做得更有前瞻性,他要培養屬于自己的歐洲客服小馬哥!
而想要讓1450網絡資訊公司,在這邊能做得更順利一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