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歐洲女神-《美利堅財富之路》
第(2/3)頁
雙方都可以從其中獲益。
首先是史密斯傳媒。
史密斯傳媒出現和崛起太快,加上亞伯到現在都沒怎么向油人表示好感的做法。
美國的傳媒界,已經隱隱對他有些抗拒。
好萊塢某些巨頭,都在準備抱團對抗明年可能會勢不可擋的米高梅。
雖不至于被封殺,因為其體量太大,已經能夠自成體系。
但是一定程度的冷戰,其他傳媒巨頭是可能做得出來的。
羅伯特向亞伯袒露過這方面的擔憂。
亞伯也知道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要打破這種情況的話,可以說非常簡單。
只要亞伯向油人那邊透露好感,甚至和他們合作。
那么這種若有若無的冷戰便會馬上結束,只是那樣一來史密斯傳媒身上,也會染上一層淡淡的油。
就像現在的新聞集團一樣。
對此亞伯并不是很抗拒,因為只是表面的一層油而已。
掌控權還在自己手上。
落榜美術生先生,前期還不是身上有油。
那些油人華爾街大佬貸款給他時,那叫一個大方。
這種合作和身上的油味,最后也不會妨礙落榜生大力去油。
只是這需要時間,需要油人來主動。
這方面的主動權,亞伯覺得自己應該掌握。
既然暫時無法附魔油的BUFF。
亞伯便想著,從另外其他的層面,來加強史密斯傳媒的力量。
歐洲就是個不錯的新生力量來源。
作為新生的傳媒巨頭,吸點老歐洲的新鮮血液,來謀求自己的發展。
這種合作,也能夠提高史密斯傳媒在歐洲當地的影響力。
比如在電視臺方面,AMC電視臺和以后的NBC電視臺,就能夠與維旺迪旗下的Canal+電視臺合作。
Canal+可是歐洲第一付費有線電視臺。
米高梅也可以同時與北美的環球,歐洲的百代、高蒙合作。
這種合作真要是能達成,那對史密斯傳媒就是百利一害。
維旺迪這邊更簡單。
作為外來者,當年在霓虹人那里接手了環球的維旺迪,也一樣有些被美國傳媒排擠。
也就是維旺迪做事很敞亮,對華爾街投資者的態度非常歡迎。
它雖然是在巴黎上市的,但三分之一的股東來自美國。
已經可以算半個美國公司,這才不用被徹底擠出去。
只是也就如此罷了,想再進一步根本不可能。
連正宗盎薩佬史密斯都能被排擠,何況不正宗的高盧雞?
維旺迪的根基和核心,主要還是在歐洲。
亞伯這個計劃,要是能成功的,主要還是歐洲受益一些。
維旺迪當然樂意推行。
雙方郎有情妾有意,自然愿意合作一把。
反正說是十億歐元,但又不是一次性拿出來的。
后續要是合作愉快,十億歐元,可能分成好幾年甚至十年,就漸漸拿出來了。
要是合作的不好或者有人虧錢了,那這件事也會就此作罷。
站在合作雙方的角度就是如此。
站在現場兩百多位歐洲娛樂圈的精英們眼中。
又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不管老歐洲的電影人們,多么標榜自己的電影藝術獨立自主,多么追求人文氣息和電影拍攝自由。
可是他們的電影票房賣的不行就是票房不行,影響力差就是影響力差。
嘴上罵好萊塢銅臭味太臭的那幫人,絕大部分心里對好萊塢其實都充滿了向往。
像呂克·貝松這樣敢于行動,并且還行動成功的歐洲電影人太少了。
最終老歐洲的電影人,就只能一邊拍自己的小成本文藝片、劇情片。
一邊羨慕嫉妒恨的看著好萊塢大片,在歐洲電影市場肆無忌憚的攻城略地。
比起有文化壁壘的華夏,和北美同文同種的歐洲。
很多時候面對好萊塢的入侵,那真的是一點抵抗力也沒有。
人都是有脾氣的,有點脾氣的歐洲電影人,就沒幾個不想報復回來,讓歐洲的電影殺到美國去的。
只是都沒機會,或者說根本適應不了好萊塢。
如今兩大巨頭的《歐洲星計劃》,聽起來好像是要把歐洲電影力量,放到北美去一樣。
哪怕還不清楚這件事的細節,在場的歐洲電影人們,俱都興奮了起來。
要是可以去,在這里99%的歐洲人,都會想著去好萊塢賺刀樂!
在亞伯和讓·馬里·梅西埃公布確定這件事以后。
酒會現場中,頓時輿論聲四起。
今天一同出現在這里的三人組,佩內洛普·克魯茲、蘇菲·瑪索、呂克·貝松。
這三個人,很快成為場中最耀眼的崽。
原因是很多人都知道。
這三位算是歐洲在好萊塢,混的最好的存在之三。
真有機會去好萊塢的話,當然是希望在那邊少碰一些坑。
很多人都以各種關系靠近,逐漸讓三人組應接不暇起來。
這種情況一直到維旺迪娛樂的一名高層,朝這邊走了過來以后情況才改善了。
過來的這名維旺迪高層,是維旺迪娛樂的制作部總監。
他同時身兼百代電影公司總經理,是維旺迪旗下子公司之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