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面久負盛名的專利墻,承載著高通一直專注研發和創新的榮耀,而這僅僅是高通專利的一小部分。 這座專利墻是高通用來彰顯對員工創新的認可,對技術研發重視的載體。 畢竟技術是很難看得見,摸不著的。 獲得專利權的認可,無疑是對高通這家80%以上的員工是技術工程師的最好的褒獎。 亞伯仔細的看著每個專利證書上,寫著的專利的名稱,技術方案實現路徑,申請及獲得專利權的時間,參與研發的人員的名字等。 對高通來說,這是他們的心血。 對亞伯來說,這就全法克的都是錢。 只要擁有了這些,就算什么都不干,每天躺平,一年下來也可以拿到十幾億美元。 人人都討厭專利流氓,但人人都想成為專利流氓。 資本家如此,專利流氓也如此。 “中午好,史密斯先生。” 一個老人的聲音,在亞伯身邊響起。 亞伯將自己的視線,從高通的專利墻上挪開。 高通公司的創始人,高通原來的董事長兼CEO,現在的首席執行官歐文·雅各布,就站在他身邊。 “下午好,歐文。”亞伯笑著指著專利墻,他說: “看到這面墻,我就感覺到了科技的偉大,還有高通公司的偉大。” 歐文·雅各布略微有些矜持,彎腰對他點頭致意:“感謝您的認可,史密斯先生~” 這面專利墻,同樣也是CDMA之父歐文·雅各布的驕傲。 它們的根基全都建立在CDMA這種通信技術之上。 而正是以歐文·雅各布為首的研發人員,將CDMA技術開發出來,并推廣到全世界。 “走吧。我們上去你的辦公室聊聊如何?” 亞伯對歐文·雅各布說道。 “沒有問題,史密斯先生,請這邊請。”歐文·雅各布這時候對亞伯觀感很好。 這要是換成幾年后,亞伯再收購高通的話,就不會是這樣子了。 因為那時候高通已經脫離了糞坑,它變成產出金子的金礦坑。 糞坑人人都想遠離,金礦人人都想擁有,甚至是獨占它。 你去搶糞坑,沒人會跟你搶,還會以為你傻。 你要搶別人的金礦,那所有人都會選擇和你拼命。 在歐文·雅各布的陪同下,一行人等來到了電梯廳。 “下午好,董事長。CEO。” “下午好,董事長和雅各布先生。” “.” 正在等電梯的高通員工們,看到被保鏢簇擁著走過來的亞伯·史密斯和歐文·雅各布,急忙問候。 亞伯都一一微笑著點頭示意。 等到專用電梯門打開后,亞伯帶著歐文·雅各布和保鏢們步入電梯中。 直到電梯門關上,在等候電梯的高通員工們,才嘰嘰喳喳的議論開來。 對于自家公司這兩個月以來遭遇的事情,每個高通人都非常清晰。 對于亞伯·史密斯這個年輕的世界首富,更是觀感不一。 亞伯·史密斯的崛起之路,在全美,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個傳奇。 在年輕人的心目中,亞伯·史密斯已經代替了比爾·蓋茨,巴菲特,成為他們美國夢的新偶像! 之前,亞伯站在專利墻前的凝視時間里,人來人往的大廳中,很多高通員工都看到了那一幕。 很多人都覺著能夠讓亞伯·史密斯這個傳奇人物感到震撼,都是與有榮焉,倍感自豪。 也正是這種原因,讓高通的普通員工和中層員工,普遍對亞伯的入住持有很大的好感。 這主要也是近幾年來,高通的日子太苦了。 年年虧損那么嚴重,在科研上的投入還那么多。 很多員工都擔心,害怕它一不小心就撲街倒閉破產了。 那樣子他們這些通訊專業的人才,前景就大大不妙了。 因為連高通這種行業巨頭、領航者都能破產,那豈不是意味著移動通訊這個行業沒有前途?其他更小的公司,只會更加麻煩危險。 在這個還沒有競爭者的時代,整個行業里沒人希望高通撲街。 更何況公司里的員工們,他們不想失業,自然更希望公司可以長久的發展下去。 先前的時候這種擔憂一直都在。 到如今終于才完全消失,只因為亞伯·史密斯成為了這家公司的董事長! 美國人可是都知道,亞伯·史密斯每收購一家公司,他馬上做的事情一般都只有兩件。 一個是增加工資一般是全員增加5%-10%的工資。 這讓全美所有公司的普通員工或者中層員工,都想要世界首富來收購自己工作的公司。 第二件事則是注資。 別人收購公司,都是恨不得在被收購成功的公司身上,馬上就把收購成本給撈回來。 對被收購的公司,都是能壓榨就壓榨,把被收購的公司弄得非常緊張。 有更過分者,甚至是舉債收購公司。公司被收購成功以后,還讓被收購的公司自己還債。 而亞伯·史密斯每收購一家新公司,幾乎都會在收購成功以后重新大量注資。 這讓亞伯收購的每家公司,在他入主以后,馬上就會成為行業中強有力的競爭者。 畢竟在商業領域,更多的錢注入,意味著公司會擁有更多的力量。 在這個現實的世界,很多時候金錢都意味著力量。 大約兩個小時后。 整個高通公司總部的兩千名員工,就都如愿以償的得到了他們最想聽到的好消息。 那就是加工資!行政人員增加5%,科研人員增加10%! 除此以外,董事長亞伯·史密斯將會注資5億美元。 其他股東不匹配注資的話,亞伯·史密斯在高通公司的股份將會超過55%。 顯然其他的股東們,大概率不會跟著他一起注資的了。 既然是糞坑,脫離都還來不及呢。怎么可能還往里面砸錢? 這就讓亞伯的股份,順利在注資完成以后,從原本的55%,來到了70%。 要是這時候他選擇退市,除了美國商業部以外,已經無人可擋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