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么多報紙刊登了,再加上那驚人的數字。 就連原本對這些事情不關心的普通人,也忍不住讀起這些報道來。 造成的結果之一,就是在今天中午休息時,美國運通公司的股價首次超過45美元,狂長11.1%。 支持這次股票瘋狂上漲的理由很簡單。 那就是對運通公司“勢在必得”的亞伯·史密斯,他都有錢到這種程度。 那他如果真的想要買下運通公司,對他來說不就是一年利潤的事情嘛? 他今年一年就可以賺一個美國運通,那他真想買下美國運通的話,豈不是只是簽張支票的事情而已? 那不趁著現在多買一點股票,等亞伯過來接盤的時候,豈不是要少賺一大筆錢? 那些股票論壇上的專家們,還有那些股票公司的交易員們,反正是這么對客戶們分析的。 市場情況火熱,大量的機構也開始小小搶籌。 在史密斯資本今年驚人的利潤,被公布出來,引起全美國甚至全世界一片羨慕嫉妒恨的驚嘆以后。 買了美國運通公司股票的韭菜們,全都希望在亞伯身上分潤一點好處。 可就在大家,都在等著亞伯·史密斯過來接盤的時候。 16日中午。 最新一期,11月16日發布的雙周刊《紐約觀察家》上面,刊登了一篇雜志對亞伯·史密斯的小型專訪。 這篇專訪里面,有亞伯·史密斯的授權圖片,還是《紐約觀察家》這家史密斯旗下最重要的雜志公布的。 這也就意味著,它很可能會透露亞伯·史密斯對運通公司的態度。 得知這一消息以后,所有投資了運通公司股票的人,人手一份瘋搶購買雜志。 就讓這份雜志在這一期的銷量,起碼比上期增加100%以上。 事實上專訪里也確實透露了亞伯·史密斯,對運通公司的態度。 在專訪里面,面對記者“您為什么想要購買運通公司”的提問。 亞伯·史密斯說:“我剛來紐約剛賺到錢的時候,甚至連豪華酒店都不怎么會住。是運通幫了我,它非常優秀的高級客戶服務,讓我在這方面避免了許多麻煩,節省了大量時間。我想要更好的享受運通在這方面的服務,那我覺得成為它的老板,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記者又提問——“不是因為運通對太平洋銀行作用大才收購的嗎?” “單純從這方面考慮的話。我覺得BOK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蒙特利爾銀行、加拿大帝國銀行等等等,它們有更大的性價比。” “尤其是加拿大帝國銀。它在加拿大有900家分行,在美國也有100多家分行。關鍵是它便宜,它的市值現在只有200億美元。我要是為了商業互補的話,我覺得收購它,才是太平洋商業銀行應該做的事情。因為那樣會讓我們一下子打開加拿大的市場,成為北美區域性的大銀行。” “那您收購運通公司,主要是為了它的高級旅游服務?”記者提問。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當然了,它是個老品牌。擁有這樣一個老品牌,在某種方面也是個很好的選擇。” 《紐約觀察家》的記者,在小型專訪里最后的一個提問是“那您有沒有什么話,想對那些投資運通公司股票的投資者說的?” “有。但也只有一句話。” “什么話?” “投資有風險,入股需謹慎。” 采訪到這里就結束了。 這篇文章里,《紐約觀察家》的美女記者阿什莉,洋洋灑灑寫了兩千多個單詞,很長。 但其實這次專訪根本就沒有發生,亞伯只是對大衛·瓊斯提了一句話。 也就是專訪后面,對投資者勸告的那句話。 其他內容全是阿什莉和總編迪蘭,一半瞎猜一半杜撰出來的。 可這篇專訪隨著新一期《紐約觀察家》上市以后。 短短的兩個多小時內,它就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在中午美股市場重新開放以后。 上午狂升了11.1%的運通公司股票,開盤之后馬上就下跌了1.2%左右。 隨后一路向下,等到三點鐘左右的時候,今天原本11.1%的上漲,已經只剩下4.5%左右。 換句話說,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因為《紐約觀察家》這篇專訪的問題,它下跌了快七個百分點。 但之后它下跌的速度就變慢了許多,原因是有專家、大師、精英評論員很快站出來。 他們說這篇專訪極可能是亞伯·史密斯,故意放出來打壓運通公司股價的。 亞伯·史密斯越是這么做,就意味著他其實越看重運通公司股票! 大家快點買啊,晚一點就沒有了。 這些呼聲的出現,止住了運通公司暫時下跌的趨勢。 但早上那種氣勢如虹的上漲,也無法重現就是了。 而在專訪里,被阿什莉和迪蘭亂編一通的那幾家銀行的股票,在下午開市以后,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尤其是加拿大帝國銀行,股價一直都很低迷的它,居然一個小時漲了5%多。 這對加拿大帝國銀行的股東和投資者來說,毫無疑問是個意外之喜了。 可這時候,這些被點到名的銀行,他們原本的投資者們,沒一個想在這時候賣股票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