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首尓,新羅酒店。 「所以我們是專程前來的。」 三井壽喜笑著說:「我們聽說翰國這邊,有這樣一場酒會。就拜托了這邊的朋友,專程過來參加您的酒會,就是為了見您一面……」 亞伯笑了笑,「那你現在見到了。三井先生,你見我又有什么事呢?」 「索尼愿意和史密斯先生你合作。」 三井壽喜繼續笑著說:「不管是索尼音樂,還是索尼哥倫比亞。」 「那又是怎么個合作法?」 「不知道史密斯先生,你有沒有興趣入股索尼哥倫比亞?」 亞伯忍不住揚了揚眉——入股索尼哥倫比亞? 他記得索尼哥倫比亞,根本上就是索尼的獨資公司。 索尼持股90%以上,完全控制著這家好來塢巨頭。 就算開放自己入股,已經撐了十幾年的索尼,也不可能讓自己持股超過他們。 「興趣不是很大。」亞伯坦白的說: 「我已經有了米高梅,有了夢工廠。再多一個索尼哥倫比亞,又不能控股,那對我沒有什么太大的幫助。」 三井壽喜很明顯的怔了怔,他可能沒想到亞伯會這么直接的拒絕。 換成其他任何一個好來塢巨頭。 只有機會入股其他任何一家巨頭的時候,都不會太過猶豫。 哪怕不能控股,但能拿到一定的股份,就有希望可以拿一個執行董事的職位。 拿到執行董事職位以后,在這家公司里就有一定的權力。 哪怕被排擠,可是影響力已經有了。 這對許多娛樂業巨頭來說,都是一個難以拒絕的誘惑。 要是現在其他好來塢六大,愿意給索尼入股的話。 開的價格再貴,索尼都會考慮一下,并且最后大概率會愿意入股。 三井壽喜沒想到,亞伯會拒絕的這么干脆。 他忍不住道:「您不再想一想嘛?要是入股了索尼哥倫比亞電影。那您在好來塢,就有了兩家電影巨頭。這對史密斯傳媒在好來塢的影響力,可以有很大的幫助。」 好來塢過去曾經有過八大。 后來剩下六大,中間夢工廠崛起,曾經一度被稱為第七大。 在現在這個夢工廠被收購,變成米高梅一部分的時代。 好來塢已經只剩下六大,分別是迪士尼、米高梅、派拉蒙、哥倫比亞、環球、福克斯。 其中霓虹的松下,曾經控股過環球電影。 但是松下的韌性沒有索尼好,虧了幾年后承擔不住,不得已賣掉了環球。 前兩年法國的維旺迪接受,現在的環球叫維旺迪環球。 而哥倫比亞就是索尼哥倫比亞,被索尼所控制。 這6家公司,再加上其他十幾家中型的獨立電影公司,類似夢工廠電影這種規模的。 就組成了現在好來塢的中堅力量。 有獨立發行渠道的,目前也就只有好來塢六大。…. 其他的電影公司,在發行電影的時候,要么就只能靠六大幫忙,要么就只能自己找渠道。 而好來塢六大在面對新來的挑戰者時,一般也會默契的進行排擠。 就像曾經的夢工廠。在它最輝煌的時候,它不管做什么事,都會受到六大的狙擊、阻礙。 在做電影發行時,成本都要比別人來的貴…… 這是既得利益者集團們,不需要公開的對后進者打壓上面的默契。 在六大當中,索尼哥倫比亞也因為其日資的特殊性,向來不怎么受待見。 平行時空里,要不是有了帕克這部電影的成功。 索尼還能再撐幾年,那真的很難說。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不能坐視黑洞一直吞錢。 如今索尼哥倫比亞電影的蜘蛛俠,被亞伯重新給搶了回去。 索尼發現哥倫比亞電影,其未來盈利的希望又開始渺茫。 也就索尼家大業大,養得起哥倫比亞這個敗家子。 但這么養下去也不是辦法。 索尼再有錢再能賺錢,也不能坐視哥倫比亞無限虧損下去。 經過內部衡量博弈后,索尼這邊終于找上了亞伯。 找過來的,就是三井壽喜這個三井家族的成員。 說到三井家族,那又要說到另一番故事了。 「抱歉……」面對熱情的三井壽喜,亞伯還是微笑拒絕: 「我已經有了米高梅。再多一個哥倫比亞,對我沒有太多的用處。反而可能會讓史密斯傳媒,在好來塢里更受其他巨頭的忌憚。」 亞伯這些話說的也是實話。 哥倫比亞有的,米高梅全都有。 片庫、發行渠道、品牌力,還有業內的名聲之類的。 這些東西,好來塢六大巨頭,大體上其實都是差不多的。 對另外一家好來塢六大來說,其他任何一家好來塢六大電影公司之一,比較有吸引力的也就只剩下片庫和版權。 其他東西,很多時候都是累贅。 尤其是在發行渠道方面,好來塢六大電影公司在這一塊,很多都是重疊互相共用的。 不考慮版權、片庫,還有品牌力方面的話。 有了一家好來塢六大,那就是有了好來塢真正的入場券。 而入場券這種東西嘛,有一張就已經足夠。 因為一張入場券,就足夠讓你到那個屬于自己人的內部領域中了。 要是再拿一張的話,其他人一定會團結起來排擠你。 他們會擔心自己,成為亞伯下一個吞并的目標。 那會讓米高梅在好來塢,敵人反而變得更多。 利益又沒有增加多少,可以說得不償失。 見到亞伯再次婉拒,三井壽喜還想再說些什么。 羅比·艾博比卻已經適時插口笑著道: 「聊完了是吧?史密斯先生……這邊請,這邊還有幾位先生,想和您聊聊呢。」 使者都這么說了,三井壽喜又不是蠢蛋。…. 當然知道,這是亞伯不會再和自己聊的意思了。 看著羅比·艾博比,帶著亞伯·史密斯,轉身和華夏、霓虹、卡塔尓等幾個國家的駐韓使者聊了起來。 三井壽喜只得嘆了口氣,不再追上去。 這時,陪在他身邊的三井冬子,小聲說: 「父親大人,看來他真的不感興趣。就像家里的叔父他們說的那樣。」 三井壽喜點了點頭,「我又何嘗不知?可是哥倫比亞現在很麻煩啊。今年的7部電影,全部算下來,總共還虧損了158萬美元……」 三井冬子安慰父親:「這已經是十幾年來,虧損最少的一次了。不是嗎?這是在父親您的主導下,才有的好成績呢。」 索尼哥倫比亞的首席執行官,明明叫霍華德·斯金格,不是叫三井壽喜。 三井冬子現在卻說索尼哥倫比亞電影,是在三井壽喜的領導下,才能把損失降低到這么低。 這是因為三井壽喜是三井家族內部那邊,主要負責娛樂板塊方面,負責美國事務的人員。 這里就要說到,當年索尼為了 收購哥倫比亞,對美國人做出的承諾了。 當年為了在收購哥倫比亞這件事上,減少盡可能多的來自美國人的阻礙。 索尼曾經對美國承諾過,哥倫比亞哪怕被收購了,它還會是美國人的哥倫比亞。 索尼不會在哥倫比亞里,安排太多的霓虹管理人。 所以現在就可以發現,哥倫比亞電影雖然現在叫索尼哥倫比亞。 但它的總裁、首席執行官,還有那些重要的管理崗位,一直以來全都是美國人。 也正因如此,哥倫比亞電影身上的霓虹人印跡,算是比較澹化的。 可索尼也不是傻瓜,花了那么多錢只買了一個冠名權回來。 關鍵是冠名這么多年了,哥倫比亞電影卻一直都是個坑爹貨。 年年虧損,一直讓索尼賠錢。 久而久之,霓虹人也不傻。 當美國人沒那么的時候,霓虹人也在逐漸往索尼哥倫比亞摻沙子,讓更多的霓虹人,進入索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當然了,頭面上那幾個還是不敢的換成霓虹人的,比如首席執行官之類的。 那么做也太明顯了,容易引起美國人的注意。 霓虹人的做法分兩步。 一步是往索尼哥倫比亞的中層摻沙子,有大量霓虹人、索尼本部的鬼老,進入索尼哥倫比亞電影工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