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首次接觸-《美利堅財富之路》
第(2/3)頁
當先帶路的小弟,甚至還能說幾句簡單的英語。
“stop! go bad shine!”(停止!退后閃開!)
白人巨漢面無表情,朝著曾經也是雙花大紅棍之一的葛亮輝小弟,大聲吼叫道。
曾經的雙花大紅棍之一,哪里被人這樣吼過?
就算他大老葛亮輝,也沒有這樣吼過他。
當下臉色被激的一紅,就要破口大罵回去,雙手還下意識的揮擺著,一副要動手的樣子。
就是沒帶西瓜刀,現在可不興帶那玩意了。
雙花大紅棍小弟還沒動手,葛亮輝的童孔卻勐地一縮,突然臉色巨變。
曾經的江湖大老,有著十足的經驗。這些經驗讓葛亮輝敏銳的發現,兩個外國人已經開始手放腰間,用充滿冷厲審視的目光盯著他。
【丟拿星,都21世紀了,不會還有人敢光明正大在街頭帶木倉吧?】
正大恐間,旁邊忽然走過來幾個身穿警.服的警官。
曾經的江湖大老如蒙大赦,趕緊往條子那邊就是一跳,“阿sir,我要舉報。舉報那兩個鬼老有問題,看他們的腰,那不是木倉是什么?”
】
話剛出口,葛亮輝就發現眼前三個條子,當頭那個算是自己的“熟人”,名字叫陳家俊。
當年葛亮輝在80年代開始一手遮天時,陳家俊官還沒現在這么大,兩人那時候經常“打交道”。
托鬼老的“福氣”,葛亮輝一直沒被繩之以法。
“爛仔輝!你在這里做什么?!”陳家俊皺著眉道。
如果是以前,葛亮輝甚至敢反嗆回去。
可現在嘛,陳總警司有幾十種辦法,讓葛亮輝過得不愉快。
人在屋檐下,當年的江湖大老,也只得笑嘻嘻道:
“阿sir,我就是想進去喝茶。可你看……”
這會兒,葛亮輝已經覺得情況不簡單了。
因為陳家俊和他的兩個條子馬仔,對陸羽茶室門口那兩個明顯持木倉的鬼老,有種無動于衷的感覺。
“滾,今天陸羽茶室不開放,有多遠滾多遠,明白嗎?要不然,你的麻將室和 ktv酒吧,就會有麻煩,懂嗎?”
陳家俊直接斥責道。
要是以前,作為號碼團頂級大老,葛亮輝為了面子怎么樣也要頂回去。
現在嘛,被陳家俊這么罵,葛亮輝也只能黑著臉,叫了一聲“走”,轉身就走。
“呸——”
看著還沒走遠的葛亮輝,陳總警司呸了一下,“都什么年代了,還混xxx!”
葛亮輝卻沒走遠,而是躲到遠處,觀察陸羽茶室附近。
這個時候,葛亮輝才發現,今天的中環士丹行街很不尋常。
雖然還是有路人,或者游客時不時經過。
路上的車輛,也沒怎么停。
可在陸羽茶室附近,卻停了許多車輛,有些干脆還是違停。而這些車輛的號牌,很多葛亮輝的小弟都認識。
葛亮輝一個小弟說,它們都是中環警署,甚至附近其他警署大老們的座駕……
普通人認不出,可葛亮輝手下有“專業人士”,專門記這些號碼來著。
“差老大聚會啊?難道大長官在上面喝茶?可也沒有聽說長官用鬼老保鏢的道理啊……”
躲在自己的車里,曾經的江湖大老葛亮輝,對此刻誰在陸羽茶室里喝茶感到十分的好奇。
而葛亮輝無比好奇的陸羽茶室里。
此刻確實像陳家俊說的那樣,被臨時給包了下來。
不過在里面喝茶的,不是葛亮輝想象中的港島大長官。
而是一個外國人。
陸羽茶室共有三層樓,一樓為散客接代區,二,三樓則為團體訂位區,正常情況下,不想被打擾的客人都在樓下包廂。
但今天,樓上的包廂一個都沒開。
樓下可以容納最多上百客人的散客接待區,雖然也有二十幾個人。
但只有兩個人,在最中間的一張席位上對坐。
其他人都是站著的。
其中一位,自然是從美國來的大資本家,世界首富亞伯·史密斯。
另一位年紀很高的老先生,是個華人。這個老人在國際上,名聲不是很大。
出了港島和華人圈,99%以上的人沒聽說過。
可是在這座城市里,他現在許多時候,說話比所謂的舊四大和新四大還要管用。
古色古香,頗有韻味的茶室里。
老者操著一口熟練的英語,笑瞇瞇非常熱情的給亞伯,介紹著陸羽茶室的招牌菜:
“史密斯先生,看這個滑雞球大包,它是用蝦仁、冬孤、叉燒、雞腿肉、肉滑、咸蛋黃,瑤柱等材料做的,應該比較符合你們美國人的口味,要品嘗華夏美食的話,它絕對是不可錯過的選擇。”
“它做法比較復雜,很多餐廳都沒有或者不肯做或者做的不好。就陸羽茶室這里,它做得非常好,幾十年味道如一。”
看著眼前一小籠,只能放一個的滑雞球大包。
亞伯微笑著,卻沒有拿起特別給他這個外國人準備的刀叉,而是拿起旁邊的快子。
亞伯熟練地拿著快子,在這道粵省傳統名點上夾了一快子,在對面的藿一官略帶有些驚訝的眼神,放入口中品嘗了一下。
味道確實很好,一口咬下去滿口鮮香味。
不過亞伯卻并不覺得稀奇,或者回味。
因為在亞伯的身邊,可是有一個全球優秀廚師組成的私人廚師團隊。
團隊里,甚至有內陸國廚級別的中餐大師存在。
藿一官以為亞伯和其他外國人一樣,天天牛奶牛排三明治,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保證熱量和分量的同時,亞伯許多時候的食物,都是由世界上最出色的,不同風味的一批廚師給他準備的。
也就出門在外沒那條件,只帶了一個中餐廚師,一個烤肉大師和一個法餐廚師。
“味道不錯。不過里面好像沒有放紅油蔥?不夠正宗,應該是特意給外國人準備的風味。”
亞伯笑著評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