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可是知道,雖然平行時空里,路虎在全球都賣得不咋樣。 可在英國和另一個國家,它卻是豪華越野品牌的第1選擇。 關鍵是那時候的路虎,它除了牌子以外,技術實際上是買來的,或者是阿三自己研究出來的。 買來的技術,或者阿三自己研究的技術,能好到哪里去? 在技術方面這一塊,三哥說“第一”,那它真就是第一。 第一爛,那也是第一。 因為技術不好,這個豪華品牌弄得很容易出故障,各方面也不是很出色。 問題就算是這樣,它后面都能達到年銷量40-50萬輛的規模。 要知道這可是一個豪華汽車品牌,有這個年銷量已經是非常出色的了。 要是它技術能夠再好一些,不要那么容易出故障。它的銷量,估計還能再增加20%,甚至更高。 這樣一個品牌,亞伯覺得很適合成為自己汽車集團旗下產品序列里面的組成部分。 按照他的設想,在未來,屬于他的汽車集團里。 勞斯來斯會一直處于頂端,是超奢侈品牌。 賓利是年輕化一些,更適合年輕富豪的超奢侈品牌。 在勞斯來斯和賓利下,路虎就專門搞豪華越野。 捷豹的話,就走一線豪華品牌路線,去和bba它們競爭。 后面的特斯拉,則走中端走量大眾品牌路線。 到時候,等到了電車時代時。特斯拉的電氣化技術,可以反饋到上層的豪華品牌。 上層豪華品牌的底盤和內飾底蘊,在換代以后同樣可以下放給下面的特斯拉。 亞伯希望這樣的組合,可以形成一個正面反饋的良性循環。 至于現在缺的技術,發動機方面勞斯來斯本來就不差,汽車工業英國人是有底子的。 再加上大筆研發費用撒下去,有汽車技術極強的美國作為基本盤,這方面很容易就能追上來。 其他方面亞伯不敢保證,起碼路虎捷豹的技術,一定會比平行時空里被三哥收購了的那個強。 視頻會議結束后,亞伯都一直坐在老板椅上,思索著汽車集團的可行性。 對于汽車集團,亞伯一直都很重視。 哪怕美國國內,已經有著不弱的福特、通用也一樣。 這是因為汽車行業,它屬于高端工業,是工業皇冠上的寶石之一。它能夠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還是比較優質的那一種。 按照亞伯的想法,這種行業,正是可以擴大自己影響力的優質行業。 到時候要是他的汽車集團能成,那汽車集團的生產基地所在的地區,久而久之勢必會被他覆蓋滲透。 設想一下,當一個地區數萬到十幾萬的優質工作崗位,全都由他的汽車集團提供。 還有大量的稅收。 那這個地區的選票和財政,能不由他說了算嗎? 這是金融、互聯網,以及蘋果之類的高科技公司,根本沒辦法辦到的事情。 哪怕這些公司在股票上的市值,超過十幾倍也一樣。 這也是亞伯為何一直以來,對互聯網和高科技公司,一直都不是很重視的原因。 算上金融在內,這些公司能能賺錢,能賺很多很多錢。 可它們卻很難影響到中低層,那就很難奠定一個龐大財團穩定的根基。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這些公司,一個兩個在全球500強排的那么靠前。 可它們的掌控者們,基本上在各自的國家,頂多就是聲音大一點。實際上,卻都不是所在地區不可或缺的大人物。 像老馬,阿貍夠強了吧,社會影響力夠大了吧?說擼就擼,擼了還屁事沒有。 因為阿貍再大,它也只是個服務行業公司而已。 再舉一個例子,華夏的鵬城。 說到鵬城,一直以來最著名的公司都是企鵝。 然而在鵬城,自2010開始,真正影響力大,能夠讓當局為之改變正策的,實際上只有一個半。 半個是還沒離開鵬城時的菊花。菊花很特殊,它是高科技企業,可它對實業的影響卻很強,圍繞它形成的產業鏈不可或缺。 剩下的一個,一直都是byd。 在byd剛上市,市值甚至只有企鵝1/5的時候。對當地的影響力,就一直都是byd強了。 誰叫人家byd搞的全是實業,有著非常完整的產業鏈,影響著當地十幾萬到幾十萬的工作崗位。 市值更高營收更高的企鵝,也就那么幾萬員工,產業鏈更是幾近于無。 除了能夠提高稅收,還有作為城市名片以外。 對當地的良性影響,企鵝連byd的1/10都沒有。 對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來說,再強的服務行業,都只能是實業的洗腳婢。 一旦違反了這個定律,那這個國家和地區,就離衰落不遠了。 未來的美國就是違反了這個定律…… 亞伯知道,自己很難將美國這艘大船,扳回到他設想中的正確航向上。 辦不到,也沒必要。 資本重利,既然服務行業更賺錢,它當然不可能把錢投到實業上面。 既然如此,那亞伯決定自己搞! 他要在美國,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實業帝國。 比較務實的德州,就是一個很好的基本盤。 當然,這也不是說亞伯就要放棄服務行業,放棄金融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