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戰-《孺子帝》
第(1/3)頁
一開始,各方的計劃都得到了實現。
韓孺子派出的五千騎兵沖向京城北門,對側翼不做防備,好像要與崔太傅的南軍共同發起進攻。
這一招的確迷惑了宿衛軍,可韓孺子和他手下的將領們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再寬大的城門對數萬士兵來說也是一條極為狹窄的通道,何況身后還有一條護城河攔路,宿衛軍害怕了,可他們一時半會退不回去,城墻上督戰的將官也不允許士兵回城,而是派人去宮里通知中郎將上官盛,請他拿主意。
從西城門繞行而來的南軍則奮勇直前,從側翼沖向幾天前的同袍軍隊。崔太傅為了取得宿衛軍的信任,事先下達過嚴令,對倦侯的南軍絕不手軟,要當叛徒一樣處決。
崔宏也忽略了一個問題,北城外的地域非常狹小,宿衛軍與倦侯的南軍相隔只有十幾里,雙方排列陣形之后,距離更是縮短到七八里,倦侯的騎兵提前出發,很快就接近了宿衛軍,正當帶頭的將領們猶豫著是不是要按原計劃退卻的時候,崔太傅的南軍攻過來了。
宿衛軍和倦侯的南軍都發現了這支從側翼攻來的大軍,也都以為己方才是目標。
宿衛軍本來就不信任崔太傅,早已做好防范準備,立刻分出一部分士兵改換陣形,迎戰側翼的進攻者。
倦侯的五千騎兵又遇到一個問題,當他們想要退卻的時候,發現距離不夠了。五千人馬沖鋒,可沒辦法調轉馬頭往回跑,只能兜圈子繞回去,而兜圈子需要很長一段距離。
韓孺子選擇城外十幾里的地方扎營,完全不合兵法,宿衛軍與崔太傅的南軍在沒有取得互信的情況下倉促合兵,更是與兵法相悖。
各方之所以明知不合理還要出兵,乃是希望對方能夠知難而退。
將士們的確知道“難”了,也想退卻,可誰也退不了,宿衛軍被護城河與狹窄的城門所堵,倦侯的騎兵缺少轉向的距離,崔太傅的南軍后軍驅趕前軍,也只能前進,沒法分辨敵軍,誰攔路就打誰。
各方將領為策劃這場戰斗費盡了心血,結果只在行軍過程中按計劃行事,三支軍隊剛一接觸,就陷入混戰。
天還黑著,更增加了各方的猜疑與失誤。
韓孺子看不清前方的情況,但是清楚地聽到了嘶喊,一下子明白過來,他派出的五千騎兵回不來了,他沒有別的選擇,只能繼續派出更多士兵,缺少馬匹,就以步兵陣形前進。
戰場逐漸擴大,離倦侯營地越來越近,韓孺子沒有退卻,成為唯一親臨戰場的統帥。
城里的戰斗發生得更早一些,進展卻十分緩慢,蔡興海的隊伍無意真的攻打皇宮,只是以此吸引宿衛軍的主力,為孟娥出城創造機會,完全沒料到會有大批的江湖人和公差加入進來,其中還包括一些剛剛與他們打過架的譚家手下。
這是一支烏合之眾,在皇城之外大喊大叫,從東門繞到南門,又從南門繞到東門,一會是倦侯的支持者,一會又高喊東海王稱帝,守衛皇宮的士兵們摸不著頭腦,進攻者自己也是莫名其妙。
聽說孟娥已經出城,蔡興海打算撤退了,結果他在南門外看到了那群被趕來的讀書人,想起倦侯的囑托,只好再留一會,勸說讀書人跟自己一塊走,可是場面太混亂,他甚至找不到可以做主的人。
所有人都處于茫然失措之中,懷揣著下一刻就能大獲全勝的希望,同時又心驚膽戰地看著四周,提防角落里突然躥出來的慘敗。
皇宮里的上官盛去求見太后,她不只是大楚太后,還是他的姑母與訓導者,甚至一度是他的“母親”,向他傳授帝王之術。
可太后拒絕見他,已經幾天了,太后似乎心灰意冷,任憑上官盛折騰,不勸阻,也不支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