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微導絲進入前降支血管瘤里,依舊在緩慢前行。 很快微導絲就到了血管瘤的前端。 而這時候,術者并沒有讓導絲停止,而是捻動導絲,讓它穿破血管內外膜,繼續前行! 這就是人為制造動脈夾層?! 術者的這一步操作所有人都能看懂,但偏偏看在眼睛里,回蕩在腦海里,最后卻變成一片空白。 很少有人見過動脈夾層形成的過程,哪怕是經驗豐富的醫生也很少有人親眼見過。 手術中出現失誤是一回事,而親眼目睹夾層出現則需要各種機緣巧合。 而眼前,在場的所有醫生都眼睜睜的看著人工冠狀動脈夾層出現,宛如神跡降臨! 導絲在屏幕上以微小的角度不斷旋轉著,它像是鉆頭一樣努力往深層鉆進去,在冠狀動脈內外膜之間行走。 “電鏡!有電鏡么!術者是用電鏡在做手術么!”一名醫生下意識的吼道。 沒人回答他的問題。 這是手術,不是組培結構、不是病理分子的研究,怎么可能有電鏡存在。 人類手術操作的極致是毫米級別的,而電鏡看到的是納米級別的。 雖然沒人說話,但其他人都知道那一聲吼叫是想看什么。 血管內膜是襯貼于血管腔單層扁平上皮,電鏡觀察,可見內皮細胞腔面有稀疏而大小不一的胞質突起。 表面覆以厚約30~60nm的細胞衣,相鄰細胞間有緊密連接和縫隙連接及10~20nm的間隙。 幾十個納米級別的細胞衣根本無法被肉眼捕捉到,不管目光有多犀利,這已經超越了人類的極限。 然而! 然而!! 然而!!! 那位老人,站在手術臺前的術者,念動著微導絲行走在血管內外膜之間,如此平穩,閑庭信步一般。 人們看到的畫面讓他們有了一個想法——微導絲就在細胞衣上行走,行走在納米級別之間。 一臺宏觀的人體手術,竟然被術者在不經意之間帶入微觀級別! 他…… 穿越了宏觀技術的桎梏,簡簡單單的把手術帶到微觀層面。 他酒精是怎么做到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