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鈍性分離的時候,術者做了一個手勢。 這個手勢剛剛看見他做過一次,那次手勢后麻醉醫生轉單肺通氣為雙肺通氣。 這次呢? 手術不是要結束了么……不對,還有! 很快,術者手里的器械順著劍突下1.5cm的小切口鈍性分離進入右側胸腔。 呈現在與會專家眼前的是左側單肺通氣,右肺已經漸漸的“癟”下去,暴露出術野。 各種國罵出現。 他們不是在罵人,而是極度驚訝。 這種時刻,只有最為粗鄙的罵聲才能表達出來看到這一幕的心情。 要結束的手術其實還只是一個開始,小切口一站式冠脈搭橋手術不是噱頭,術者真的要在游離左側內乳動脈后再游離右側內乳動脈。。 他是來真的! 與會專家們有些茫然失措。 因為他們懂,明白操作的難度,所以更加迷茫。 手術難度一路飆升,術中到處都是亮點,乃至于是顛覆性的。 但術者似乎并不滿意,他對手術的要求極為嚴苛,說好了小切口就是小切口,一路將小切口進行到底。 1.5cm,劍突下的切口,看著是那么的突兀。 在這里術者的“小心思”與會專家都清楚——這是術后留置心包引流的口子,但術中“借用”,用來游離、切除右側內乳動脈。 能不留更多的創傷就不留,哪怕手術難度為此飆升。 其實在手術界對這種做法褒貶不一。 因為看上去是小切口,沒有增加過多的創傷,但術者的能力有限,反而造成手術困難、延長手術時間、最后導致患者承受更大的打擊。 但眼前錄像里的術者很明顯并沒有這種困擾。 他的技術水平幾乎是無限高,1.5cm的小切口下游離右側內乳動脈依舊純熟無比。 30焦耳能量的電燒在順暢游離,右側乳內動脈血管被完整的取下來。 隨后又是三定點連續縫合,右側內乳動脈-回旋支完美的被吻合起來。 眾人看的麻木,手術精彩絕倫,可有一個問題解釋不了——術者是如何做到的! 與會的專家都是個中強者,但他們清楚,要是換自己上去,至少要幾百臺手術的磨合才能達到術者手術完成度的70%左右。 70%, 這, 第(1/3)頁